高中地理高效课堂范文[风水课教学知识分享总结]
篇1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效教育;改进措施
1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育人,使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培养祖国未来的人才。而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基于这种目的,传统教学就是老师将知识一股脑的灌输到学生大脑中,再要去他们将所讲的内容全部背会。这种教学方法,费时费力,且效果并不明显。而且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此感到厌恶,并失去徐行恶习地理的兴趣,即使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记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所以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让他们学会该掌握的东西,我们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并更新教学观念,不能被以前的旧思想所局限,因此,我们要创建一种高效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我们要切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人公,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以指导,引领他们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评价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是否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不是对学习展现了浓厚的兴趣,是不是可以快速的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有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有没有真正的去思考书上的内容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另外,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也要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要脱离实际,一味的去讲述树上的概念与知识点。如果只是知识点的重复与解释,难免会让学生觉得地理枯燥而乏味。试问,枯燥的课堂内容谁会感兴趣,谁会学得下去呢?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引入生活中具体的例子,除了可以让学生感兴趣以外,还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去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而不是成为只知道读书而不会应用的书呆子。例如在学习《城市与城市化》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自己所在的城市是怎样布局的,主要有哪些功能区,各功能区所在的大致位置以及这种布局是否合理。在讲到城市化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举例说明城市化的几种形式。当前,城市化是我国的趋势,许多学生对这种趋势都有切身体会,在地理课上,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只接触理论知识,谁都回觉得厌烦。所以,在地理的教学中,笔者主张教师多多带领学生去接触实际生活,去进行一些地理实践,因为实践出真知。另外,实践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一定的方松,这更有利于学习的高效性。地理,说白了就是一门研究地质、环境与人文区域的学科,要想真正的了解这些东西要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情况搬到课堂上,让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时,可以把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地理环境的照片做成ppt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同身受的去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例如在学习《太阳系和地球系》时,可以把月亮不同季节不同时期的照片展示出来,同时教师可以讲解与之相关的天文地理知识,既可以使学生学到知识,又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还可以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更有效率。
3巧妙的联系新旧知识
现代社会,由于网络、媒体的发展,学生掌握了很多的课外知识,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如果能将课堂上所讲的知识与学生所掌握的课外知识相联系,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方便学生进行记忆与归纳,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得他们原本的杂乱的知识更加系统化。例如在讲授《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时,可以给学生引入汶川大地震这件事,让学生感受到地质灾害的恐怖,从而激发学生想要努力学习预防地质灾害的雄心壮志。例如在讲《中国名景欣赏》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放一些我国的风景名胜的照片,并要求学生谈谈自己去过的、或知道的旅游景点。同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自己的亲身感受与交流,可以让学生对我国的旅欧资源有一个整体的较为完整的了解。除此以外,也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我国地大物博的精确认识,又可以让学生与之前学过的知识相联系起来,让学生的知识可以的得到融会贯通。
4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创造一个较为和谐的情景,给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连的实际例子或相关的资源,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体会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可用的东西。另外,在这样的环境下,更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让学生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教师提出来的问题,更容易去调动他们的大脑,从而提出一些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谐有趣的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学习的兴趣,才能学好,才能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这种对学习的热情,又会使他们的学习很轻松,只需花费少量的时间就可以得到较大的回报,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教育。教师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解决这一个问题的同时,举一反三,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从而可以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人才,而不是“考试机器”。总结:高效教育的成功与否,还是在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所以教师要想真正的建立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就要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让学生主动的去配合教师。另外,作为教师,也要不停地进行探索,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不要让地理高效教育成为一句空谈。
参考文献
[1]于春祥.发现高效课堂密码.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4.1,(1).
[2]李炳亭,边淑清.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山东文艺出版,2010.8.1,(1).
篇2
关键词: 高中地理 高效课堂 问题 解决策略
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学生所获必须高效,教学投入与产出必须高效。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利用有限的时间,高效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创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首先要了解学生地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地理基础薄弱。
首先,学生初中阶段对地理知识的学习重视不够,虽然我所在地区的初中地理在初二阶段进行全市会考,但因为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把主要精力投入语、数、英等学科的学习,再加上地理会考主要采取等级制计入中考成绩,无法引起学生及家长的重视,导致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不牢固。
其次,相互联系的学科没学好。地理学中的有些知识需要用到物理、化学、数学等知识解释,对于文科生而言如果相关学科没学好,要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就变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如地球运动的知识,需要立体感,大气的垂直运动需要物理中的热胀冷缩原理,土壤中的肥力下降需要用化学的原理解释淋溶,等等。
2.主动学习能力较差。
文科生基本上都是理科方面知识比较薄弱的同学,他们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往往侧重于语数英而忽略地理,把地理学科当成“小科目”,弱视了地理在高考中的价值,造成他们在课堂上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学习。他们为了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自己的地理成绩,陷入死记硬背、生吞活剥的怪圈,只注意原理和规律的记忆背诵却忽略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样不但不会提高地理成绩,反而会导致其学习成绩的下降。
3.受思维定式的影响。
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由于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限制,学生主动感受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地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解答问题时总是受其思维定式的影响。如远日点和近日点的时间问题,我们都知道远日点是7月初,近日点为1月初。学生的思维定式为:远则冷,近则热。所以他们总认为7月为近日点1月为远日点,从而得出错误结论。固有思维定式让学生在做题时失分不少却无法引起他们的重视。所以改变学生错误的思维定势也是解决地理学习的关键之一。
以上三点是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而高效课堂是解决这些问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把握高效课堂,让学生能够适应全国卷背景下的高考试题变化趋势和新课改的考查要求,从而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值得高中地理教师探索。
二、如何创建地理高效课堂
1.夯实基础,化难为简。
很多人包含教师对学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非常困惑:虚拟世界到底有何魔力让学生欲罢不能?大部分游戏其实并不难,有些甚至于简单至极,秘诀在于游戏过关后有相应奖励或升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未曾有过的成就感在游戏的世界中得到满足,从而获得他们在现实世界中从未有过的快乐。因此,高效课堂的构建也可以借鉴游戏模:化难为简,即把复杂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简单化,让学生学得容易。
如东西半球得分界线不是0°和180°而是160°E和20°W,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就是把东经度整体向西移动20°。这样,学生自然很容易就记住了东西半球的位置和精度范围。
再者,我们都说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给学生解释“为什么”之时,如果前因后果一大堆,则学生也只是雾里看花不知所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形象而通俗的讲解。例如渔场的成因。渔场产生的原理是食物充足的海域。那么为什么会带来食物呢?因为河流入海口营养盐类物质,大陆架海域浮游生物多,寒暖流交汇于上升流,都会带来海底的丰富的营养物质,这样通俗易懂。
2.积极引导,培养自主。
学生对于地理的“忽视”,其实也反映出他们在地理学习上的畏难情绪,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死记硬背之下成绩依然是“涛声依旧”,未见任何起色。有的要么失去信心而自暴自弃;有的要么不知所措而心烦意乱。此时的我们应该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克服学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在学法指导和解题策略上多给学生一些帮助,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有效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3.联系实际,创建高效。
在城市化速度如此快速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大自然的感知能力在下降,不知道自然界的某些事物或地理常识是可以理解的。地理新教材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强化全球意识、整体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等,注重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以小见大,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无处不在,地理无时不有”。因此,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或平时的学法指导上要注意联系实际,只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创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才能得以实现。
如我们在教学温室效应、地震与自然灾害、能源问题、金融危机与产业结构调整、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热点知识时,可以结合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叙利亚内战和美国次贷危机等学生关心的话题,运用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和阐释,逐步训练学生学会运用教材主干知识分析热点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解题能力。
总之,在创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才能高效地实现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构建高效地理课堂,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最终“会学地理”。
参考文献:
[1]孟祥凯.谈高中地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与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04.
[2]朱继美.高中地理“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0.
篇3
关键词:高效;课堂;探究
当前全国各地高效课堂搞得有声有色,而且部分学校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和效果,有了自己模式。为了适应高效课堂的实施与推进,为了使我们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上学期我校大胆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与高效课堂模式如:魏书生――“六步教学法”模式(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洋思中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初中――“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山东昌乐二中――“217”高效课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立足于“以情育人、以生为友”的育人理念,我校大胆尝试并提出了“预习有纲、讲授有度、巩固有标”的教学目标和“10+30”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让讲台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
苏格拉底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有阳光,主要是让他如何发光。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老师讲得兴高采烈,学生却听得一知半解。尤其地理课往往安排在下午,学生容易打瞌睡,老师对学生不是批评就是罚站,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态度,尤其对于那些经常受批评而自卑、胆怯、缺乏自尊心的后进生,教师更要耐心,要“长其善,救其失,扬其长,促其变”。教师要善于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适时地给予他们表扬,使他们体会到被人肯定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其走向成功。在我校“以情育人、以生为友”的育人理念下,教师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去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做法,随时点拨,随时评价,和学生共同探讨,创造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创建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师走下讲台,更多的学生走上了讲台,大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学生活跃的思维给出了多种解决问题方法。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与表扬,学生有了成就感,与老师交流多了,课堂气氛就活跃、融洽,且学习氛围浓厚。此外,教师要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思,以情感化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才可能听到学生真正的心声和想法。学生的胆子大了,课堂气氛活了,发言积极了,师生关系和谐了,课堂教学自然会取得前所未有的效果。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们教师应当打破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构建开放是课堂、高效的课堂。在上课前由科代表下发当堂的导学案,导学案主要由“学习目标、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当堂检测、收获与疑惑”五部分组成,使学生明确了这节课该学什么,掌握什么。自主预习阶段学生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点较易掌握,大部分学生能自己独立完成,有疑问的学生可向同桌请教,教师巡回观察随时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然后进行个别指导,发挥好自己的组织与引导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合作探究主要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各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回指导,之后教师组织各组展示合作成果,把个别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发挥集体智慧解决问题,同时,教师适时给予点拨,激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需得法。只要是有益于课堂教学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在这种模式下,师生参与,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宰者。当堂检测是对本节课学习效果的检测,通过检测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学的如何,掌握如何。教师可根据检测适当给予学生评价、鼓励,并提出建议,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收获与疑惑是让学生把自己在这堂课的理解和收获写出来与同学交流共享,把自己不懂不会的或有疑惑的内容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帮忙解决,能真正发挥师生的合作、交流、思考、探究的目的和作用。这样阳光、开放、向上、活跃的课堂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关心和爱护,并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每一个学生的健康的、合理的心理需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大胆取舍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点燃学生思维火花,不断地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乃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要实现高效课堂,就要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教法,对教材内容要大胆取舍、适当调整,做到先学后教,力求做到三不讲。即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不讲,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要充分利用有效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效益。作业布置尽量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作业布置要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学生能自己探究的作业,布置能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
四、高效课堂评价
篇4
关键词: 高中地理 高效课堂 导入 新课 讲评
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是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理知识,提升学生地理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所以,在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地理课堂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使学生在高效、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地理课堂中重新认识地理课程的存在价值,同时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进行论述,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1.高效导入环节的构建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头,有效的导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也是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通过有效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提高地理学习质量,进而为学生的健全发展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导入环节,我选择了直观导入法,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自主走进课堂,为高效课堂的实现迈好第一步。
教学片断:
(多媒体出示山西的煤炭资源图)
师:煤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源,尤其是冬天,大部分都是用其来进行取暖,那么,这些煤炭资源都是来自哪里呢?
生1:山西。
生2:东北。
生3:贵州。
……
师:是的,这些地方都有煤炭资源,但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占比例是最大,今天,我们就以山西省为例来说一说什么是能源,以及能源资源的开发。
……
通过这样的直观图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而且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顺利地将能源教学引出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顺利地走向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能确保高效地理课堂顺利实现。
又如教学《全球气候变化》时,在导入环节,我选择了“设疑导入法”,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和思考中了解知识,使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
教学片断:
师:气温和气候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师:气候是什么?我们甘肃地区属于什么气候?
生1:温带大陆性气候。
师:是的,那么,全球的气候特点都有哪些?气候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
鼓励学生在自主交流和思考中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了解,之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找到参与课堂活动的动力。
2.高效教学环节的构建
导入过后,课堂就进入了教授环节,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主要环节,也是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组织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例如:在教学《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时,我选择了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突破课堂重难点,使学生在高效的地理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国家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五种方式,那么,这五种方式构成了这样的交通布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生1:交通运输布局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生2:交通运输布局影响着人口的密集度。
……
师:交通运输的布局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到底产生怎样具体的影响呢?下面我们结合教材来进行回答。
(组织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自主学习教材)
……
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出来。
教学片断:
师:通过自主对教材的学习,同学们说一说都遇到了哪些问题,或者哪些地方理解不了?
生1:为什么要形成交通网?
生2:交通运输布局为什么会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
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在小组互相交流中掌握知识,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同时能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思考中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同时为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做铺垫。
又如教学《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时,由于我们甘肃处于西北地区,而且荒漠化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小组学习法,引导学生先分析我们省的一些情况,对荒漠化的概念、影响等进行交流和思考,并说一说自己对改进荒漠化现象的想法,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这种先学后教,从实际生活入手的方法不仅能够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同时对学生的健全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新课教授环节,教师要组织多种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真正成为地理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高效、自主的课堂中掌握知识,并树立起地理知识的应用意识。
3.高效讲评环节的构建
讲评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提高效率的主要部分。所以,在讲评环节,我们要改变一讲到底的模式,鼓励学生在互相讨论和思考中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
例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平行
C.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速就愈大
D.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组织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对该题的考察点、解题思路、错误的选项该如何改正等方面进行分析,向其他同学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从多个角度入手为学生的健全发展做出贡献,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构建出高效、优质的地理课堂。
篇5
关键词:细致准备;内容灵活;及时反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从单纯的知识型人才过渡到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人才,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一改变,《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随之改变了教学目标,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挑战,在这一大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成了当务之急。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我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课前要细致准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为了能够明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宗旨、实现高效课堂,老师作为传播知识的媒介,在上课之前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仔细解读与深层剖析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在领悟了教材的基本内容之后,教师要将这些生僻难懂的地理知识运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多年对于教材的理解,将复杂知识简化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自己将知识找准、吃透,并进一步归纳、总结形成完备的知识网络,才能让学生对于知识具有清晰性、准确性和宏观性的把握,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做好前提准备。
二、课堂内容要灵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于老师单方面局限地讲授课本知识,而应与时俱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对于具体案例的适当改变来提高课堂积极性。首先,我会将书本案例生活化。例如,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学习“工业区位选择因素”这一课的时候,我结合了我们城市的工业区位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我会问学生,学了这一课,能利用课本知识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城市一部分工业发展速度缓慢而另一部分发展迅速吗?影响我市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课本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课堂的实践性,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课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案例中。其次,我会将案例情境化,在讲到抽象的地理知识时,我会引用一些鲜活、真实的贴近生活的事例,如在讲人口迁移问题时,我使用著名的“闯关东”事件,并进一步说明其对北方经济、政治、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除此之外,在讲解地理相关图表时,我会通过替代、拆解与组合的方式,来方便学生的理解、记忆、巩固、运用。通过对这三种方式的灵活运用,将地理图表这一地理难点和重点简单化,同时使课堂内容丰富起来,避免了单一和枯燥的授课方式。
三、课后要及时反馈
在高中地理教授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了然于心,要做到这一点有很多方法,例如:学生表情是惊讶迷茫,还是恍然大悟;学生学习情绪是高昂还是低落;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主动;同学们课上课下提出质疑多不多,小组讨论是否能够抓住主旨以及同学们的作业完成情况是否良好和试卷的答题情况是否乐观等等,并要善于从各种反馈信息中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并予以改善。如果能将这种反馈机制长期坚持下去,并自成体系,会对现如今教学分析起到重大作用。
在高中地理的教育教学中,仍有许多难点需要克服,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知识、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以自己对于知识的透彻理解和广泛掌握来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学习发展方向,还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篇6
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一教学指导思想的指引与带动下,不管是适合于各个学科的通用教学方法,还是针对某一学科的专门教学方法,都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地理教师一定要有最为敏锐的眼光与跟上时展步伐的教学理念,对提升教学质量之意义有充分的理解与认识,并将打造高质量的高中地理课堂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付诸实践。本文以本人实际的经验与深入的思考,对几种能够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进行深入且透彻的分析与总结。
1.明确教学目的
教师的教学应该在教学目的的指导下展开实践,可以这么说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而目前一个不容乐观的实际情况就是,部分地理教师并没有现代教学所要求的明确教学目的,即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激情澎湃的讲解,其质量也不十分理想。聚焦于知识点的讲解已经不是现代教学的唯一目的,融入对学生能力、品德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地理教学应该肩负起的重要使命。可想而知,教师如果对现代地理教学的目的不清,势必会出现方向性的问题,很难达到现代育人的要求。
本人建议教师在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教学目的的设置,而在思考什么才是有效与科学的教学目标时,就要以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为出发点,这样才能真正为打造高效课堂做好准备、提供指引。
2.备课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很多语、数、外教师都十分注重备课环节,产生该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在人们的观念中语、数、外是"主科",在高考中占据的分数比例较大。而很多地理教师尤其是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地理教师,由于教学经历丰富、对知识点掌握的也十分熟练,因此,出现了在备课阶段不愿意花费更多精力的情况。殊不知备课环节是否有效,直接关乎整节课的教学,同时,现代教学指导思想不断更新,要求地理教师能够不断结合新的理念变换教法。如果教师尊规守旧,不能通过备课环节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转换做好充足的准备,那么,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就十分被动而无望。
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在备课环节多多下工夫,本人建议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做好备课工作:
(1)将新的理念融入备课环节。教师的备课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聚焦于知识点本身,还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注重教学方法的思考、教学时间的分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等。
(2)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教师备课环节要时时处处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知识,这样才能从学生的视角去考虑知识的传输,知识的可接受性才能逐渐提升。
当然,现代备课不再是简单的写写教案、?g览一下知识点,现代备课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奏。
3.设置一个强有力的趣味点
虽然一节高中地理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几十分钟,但是教师想要做好这课堂几十分钟的工作却并不容易。既要能够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同时又要能够从细节着手。学生是个十分微妙的群体,而知识的传授是一个十分奇妙的活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生的情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作用。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注重从学生情感的视角出发,使学生对获取地理知识点产生强大的向往。设置一个强有力的趣味点,是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良好方法。为此,本人建议教师能够对一个教学环节引起充分的重视――课堂导入环节。每一节地理课,教师对学生讲解的重点内容都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可以结合课堂上要讲解的核心内容设计一个有趣、引发学生思考的环节,使学生对通过课堂知识点的学习去解释这一疑惑产生巨大的渴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与大洋环流相关的知识点,就可以在导入环节引入"蝴蝶效应",学生产生了千奇百怪的想法,但又渴望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加以解释。因此,学生能够主动的带着问题去听课,可想而知课堂教学质量势必十分理想。
一些地理教师虽然也渴望找到这个趣味支点,但是方法性、技巧性十分欠缺,往往做了不少工作,可是效果却并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去学习与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并能够对个人的一些活动进行反思。
4.要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
谈及地理,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地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地图是地理学科最耀眼的标志。当然,地图与地理学科的联系虽密切,对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虽重要,但是学生却对地理有着不同的看法。作为地理教师,本人对学生对地图持的态度进行了专项调查,发现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地图的重要性,并很好地掌握地图知识,在学习中能够将地图与具体的知识点结合到一起进行思考;而另外一部分学生,不仅难以深刻体会地图与地理知识点学习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而且在心理上对地图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抗拒心理,当然,这些学生也很难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地图。
不管是从教师高效教学还是从学生高效学习的视角,都要求将地图与地理知识点结合起来。当然,高中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探索、思考与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依然是学生学好地理的保障与关键所在,通过使学生识图、用图来保障地理学习的高效性。
一方面,教师要做好知识点讲解与地图有效结合起来方面的工作。不管是从学生掌握识图的方法,还是从学生对识图产生浓厚的兴趣,地理教师的引导都是十分关键的。因此,教师要首先在学生学图、用图方面做出多种努力,引导学生"入门",为学生后续的地图学习做好知识、方法与情感的铺垫。
另一方面,学生要克服心理的抗拒等不良心理,紧跟教师的指导并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管在地图本身的学习方面,还是一些方法与技巧的学习方面,都认真、耐心的体会与掌握,这样学生的识图、用图水平会逐渐增强。
除了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与行动上的积极努力,本人结合现代教学及考试对学生的地理素质的要求,建议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发挥地图对学生解决地理问题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如果学生只会识图,而不能发挥其实质性的作用,那么,学生进行地图学习的意义就打了折扣,同时也达不到通过地图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很有效的一个训练学生应用地图的能力的方法,就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讲解地图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灌输应用思考、传授应用方法,使学生用图的能力落实到日常。
5.充分发挥练习题的作用
做练习题是传统教学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题海战术就是一个对学生带来巨大压力的做法。因此,为了纠正一些不良的现象,人们对作业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的审视,提出了减少学生的作业量等一些新的作业指导思想。而令人担忧的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在现代作业理念的指导下,部分教师在理解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忽视作业与练习题,甚至不布置作业与练习题。高中地理目前存在的,一个本人认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就是没有把握好练习题环节。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策略
课堂是实施新课改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为了使地理课堂教学具有鲜明的地理学科特色,保证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应尽快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地理课堂教学高效。这里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1 教师要正确领会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为了能够使目标更明晰,让宗旨更明确,实现高效课堂,《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高效课堂首先要认真遵循《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要求,仔细解读课标、分解课标,把握好准则,掌握好学法。其次,结合课标的宗旨科学选择知识生成,以及能力培养的方法。创建高效课堂,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高效学习,实现《课程标准》对学习目标的要求。在讲解地理相关图表时,教师通过替代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更明晰,拆解图标可让教学内容更加准确,组合图标可为消化知识做夯实的根基,有效发挥教学“导向标”的作用。通过替代、拆解与组合,可以科学把握《课程标准》的教学宗旨、课堂结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情况,同时也避免了教学的迷茫与随意。
2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
面对教育中存在的浮躁现象,教师不可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增强教学反思能力,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促进教学习惯的改变,进而使得地理课程教学更具高效性和具创造性。因为,教学过程泛泛、枯燥无趣是课堂讲授的“大忌”,其结果只会导致课堂沉闷、效果极差,造成不利于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时间长了,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掌握知识、考试单纯应付的恶性循环。可见,如果地理教学仅仅罗列表象知识的层面上,必然会造成学生学习知识枯燥;如果引导学生学习单纯在难点突破上,学生往往会失去学习兴趣;如果地理课堂教学单纯突出积累图片、卡片资料上,学生往往容易苦恼。要实现学生知识的高效转化,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素养、高尚品格,通过精彩的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
3 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首先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其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自主合作要常用
篇8
关键词:地理课堂;知识体系;教学效果;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175-01
一、科学合理组建课堂知识体系
地理学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组合排列,不是杂乱无章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是一个时间上、空间上、多层次、错综复杂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整体,科学合理组建课堂知识体系,教学框架是否合理 ,将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教师要注意研究和探寻课堂教学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编排、梳理。
例如讲授“热力环流的形成”这一问题时,应从大气的热量来源,再到大气冷热不均造成大气运动。先讲解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地面辐射―大气的热量来源―大气的冷热不均―大气的密度差异―大气的气压差异―大气运动……这样,整个知识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因果关系,从而使学生得以从整体上把握这一问题,达到良好的教学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而是巧妙合理地利用教材传道、授业、解惑。教材知识章节顺序的编排,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但我们应考虑最终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授课的需要,对教材有关内容进行重新编排,适当对原教材篇章结构作一些相应调整,更有利于教学的完整性和条理性,从而事半功倍,使课堂教学实现高效化。如高一现行人教版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节主要讲“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将知识结构进行调整讲授,即:先讲解降水的形成,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这部分知识点初中地理已经简单介绍过),然后再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对部分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对对部分气候的影响,最后通过课本活动题归纳全球气候类型。这样可使课堂教学结构显得更为完整、合理,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大气运动规律和气候的特点、形成、分布等地理知识,更好地把握地理知识规律,理解地理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让课堂贴近生活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学的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是多姿多彩、色彩斑斓。而地理教科书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如同一潭死水,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课堂上让授课的知识渗入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借助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工具,让学生感觉到这些书本的知识好像可以看得到、可以感受得到的身边的东西,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课堂。
多媒体的应用把课堂容量增大,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的探索过程,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制作合理化、便于操作的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并适时引用,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劲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例如讲解环境污染时,通过多媒体展现学校周边的污染图片进行讲解,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直观形象地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些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调动学生主体作用
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主要途径,也是调动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工具。教师授课时情绪饱满,声情并茂,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循循善诱, 师生在一种平等、协作、热烈、和谐的气氛下,进行双向交流。教师授课语言还尽可能生动形象,机智诙谐,让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获得心智的训练,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主动思考。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使学生更好融入课堂,有利于师生深入交流,提高课堂的授课效果。
高效课堂除了通过精彩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还应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上所能占据的集体授课时间必须严格控制,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浓缩教材的能力,要在课堂上尽量压缩集体讲授时间,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是当一位“观众”袖手旁观,教师起到“导演”作用,能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教师可把整节课的内容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
总之,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结合个人的气质,形成鲜明的个人授课语言风格,有利于学生融入课堂。在课堂上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调动学生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学课程标准(实验).
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趣味;教学
一、引言
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与学,二者相辅相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要彼此沟通,及时分享心得体会,进行无保留的交流。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白双方具有同一个目标,就是学好这门课程,在教学中要重点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交流中去感知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正确,是否高效,对地理这门课的掌握程度如何,同时力求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把地理课堂变成每个学生都愿意主动参与的舞台。大部分学生都习惯性地将地理归类到文科方面,实质上地理不能单纯地被归类于文科或理科,它介于二者之间。例如,在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有个概念叫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若从数学概念上来说就是面与面的夹角,这就使得地理和数学联系了起来。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章节,大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垂直运动又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从而导致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大气水平运动有三种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当近地面大气的运动受到这三个力的共同作用,三种力之间的和力为零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力是物理学的概念,从中可以看出地理和物理学也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单纯地说地理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是不恰当的,地理实质上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在古代,比喻一个人的知识量大不大,学识是否渊博,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句话,从中可见地理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从古至今都有人研究风水学,依靠研究地球上的各种物体的摆放来指导人们如何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床的摆放位置,其实是依据地球磁场的方向确定最佳摆放位置的。由此可见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鉴于地理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能够以积极主动和快乐的心态去了解并掌握这门科学知识,教师要设计一些趣味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它、掌握它。
二、提高授课的趣味性,营造轻松自由的课题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要想学好某个学科的知识就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只有这样学习起来效率才会更高。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应多采用一些大家都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沉闷的课堂氛围变得富有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讲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人轶事、幽默笑话、经典故事等趣味性的内容。还可以采用小故事引出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时区与日界线》这一章节时,可以巧妙地举一个这样的例子:有一个怀有双胞胎的准妈妈乘船从中国去美国,当船行走到邻近日界线的时候生了一个男孩,不一会船过了日界线,妈妈又生了一个女孩。若按照出生日期算究竟女孩大还是男孩大呢?通过这个故事引出时区与日界线的概念,让学生讨论如何解释这种现象,这种趣味性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学习本节知识的热情被激发,学习效率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还有其他一些趣味性的问题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兴趣。比如: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西游记里,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招牌技能是翻筋头,据说一个筋头十万八千里,小说里的孙悟空一个筋头就腾空踏在了五彩祥云上。可若是按照实际的物理比例,孙悟空想从地面飞到天上只怕是翻的头晕眼花,离目的地依然遥遥无期。教师通过这些趣味性的问题把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有趣而又没有压力的环境里,学生更能放松自己的头脑,放飞自己的思维,能思考得更深入彻底,同时保持愉悦的心情,使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形象生动地展示图像
目前大部分高中教学都引进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多媒体可以更生动形象地把图像展现给学生,能打破时空限制,真实宏观地给学生展现一些平时难以亲眼看到的自然现象:地震、火山喷发及自然界中江河湖海的形成过程等,使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地球的变化。这些图像视频生动形象、真实感很强,学生对枯燥的文字可能不感兴趣,但对这些对视觉冲击力很大的图文声像会有浓厚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会高涨,观看完多媒体展示的图像,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相互交流,教师最后做补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独立思考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这种方式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地理这门知识。
篇10
每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操作规程与操作逻辑,规定了在课堂教学中每步教学过程的时间与操作方式,整个教学过程按步骤行事。如某校为了推广某一课堂教学模式,规定了每个学科每节课教学进程的时间分配:20%为教师指导、点拨、答疑,60%为学生自学、讨论、展示,其余20%为学生检测巩固。该校对课堂上讲解时间超过10分钟的教师进行严肃批评,并要求限时改正。该模式2014年在该校强制推行,但弊端很快就出现:不同学科及不同教学内容在该模式下并不能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特别是理科教学根本无法适应当年的考试。这种教学模式表面上看通过学生自我学习与互助学习打破了程式化的教学过程,但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体的差异,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预设目标。以高中地理必修一为例,有些教学内容,无论面对多么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中也不能只讲9分钟,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等,这些很理性的内容只凭学生自我领悟是无法达到目标的。对抽象思维与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强的地理知识,必须通过教师循序渐进地讲解才能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模型,形成相应的地理思维与地理认知。人文地理相关知识的教学则可以通过教师的“精讲”提高学生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分组合作学习不适应我国目前学情
课堂教学的有序性是实现教学效果高效的前提。目前推广的教学模式都是模仿国外的小组合作学习,该课堂模式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但受我国学校课堂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条件的影响,很难组织形成有序的课堂教学进程。其原因是:我国中学班级规模庞大。教改力度较大的地区往往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些区域学校的班级少则50多人,多则近百人,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班级规模是20~30人以下。2014年9月,网易“数读”栏目数据表明,我国班级规模世界第一,教育部2010年统计的全国平均班级规模是52.90人,而同年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班级规模都在30人以下,有些甚至在20人以下。笔者曾到我们县学习了一节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示范课,该班共65人,每小组6人,共11组,每个小组围坐在一起,本来已经很拥挤的教室,经过这样的重新组合,教师根本无法指导一些学习小组。因此参加听课的教师都发现这种课堂模式根本无法让教师进行高覆盖率的差异性指导,如果再加上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参与度不强,这样的小组讨论式“高效课堂”岂能高效?
三、教学进度难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