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出口贸易研究[钢材外贸行业知识分享总结]
钢铁出口贸易研究(精选11篇)
钢铁出口贸易研究 第1篇
(一) 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抑制了中国钢材贸易出口贸易的发展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是以数量的增加以及产量的扩大为经济增长的方式, 忽视了“可持续发展”问题, 给中国国内带来环境污染、发展凝滞等外部不经济, 与进口国可能会产生贸易摩擦。因此, 目前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的贸易模式严重阻碍了中国钢铁出口贸易的进程。
(二) 近几年国外对中国钢铁产品出口的贸易救济调查呈爆发式增长
以2012年为例, 据中国行业研究网调查2012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5573.21万吨, 与前年相比增长14.02%, 针对我国大陆钢铁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有9起, 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据悉, 这些调查案件涉及欧盟、巴西、印尼、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涉及产品有盘条、涂层板、镀铝锌板、无取向硅钢和不锈钢等钢材品种。这种形势表明, 我国钢铁出口或总体平稳但贸易摩擦恐难减少。
(三) 中国钢材出口区域过于集中化
根据东盟钢铁委员会公布的数据, 2012年前9个月, 中国对东盟出口钢铁达910万吨, 同比激增47.3%。在东盟钢铁进口总量中, 中国产品所占比例逐年增长, 2009年为10%, 2010年增至17%, 2011年为18%, 而去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23%, 这样的现象给东盟各国, 如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 带来巨大压力, 他们认为对其国家的钢铁业带来损害, 因此成为对中国钢材产品进行贸易救济调查的主要发起国。
二、中国钢铁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型
(一) 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目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需要向以靠技术、设备改革和创新以及结构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达到经济增长带动出口贸易模式的转型。中国地大物博, 资源丰富, 但资源总归来说还是稀缺的。而实现这种转变的意义在于将消耗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提高生产效率的更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 对于中国同外部的贸易往来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拓宽出口市场覆盖区域
目前中国主要钢材出口区域就是东南亚, 但是有限的市场容量导致了行业竞争的加剧。据中商情报网调查, 2012年12月份, 中国大陆累计钢材进口量排名前3位的是:日本占35.9%, 韩国占33.35%, 中国台湾占14.74%;累计钢材出口量排名前5位的是: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可以看出占据东南亚市场的主要国家有日本, 韩国。而中国冒然闯进东南亚市场,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出口, 势必会给当地企业造成巨大压力, 引起市场反弹, 极易导致国际间的贸易摩擦, 得不偿失。因此中国对于钢材贸易出口方面应该扩大出口市场范围, 进行持久战而不是短期的出口操作。此外, 对于贸易摩擦的处理, 钢材企业应该通过正当法律途径进行合法申诉, 实现有秩序地出口。
(三) 中国钢材企业应该优化出口结构
面对中国目前出口结构不合理, 生产效率不高导致利润处于一个低水平, 原料成本随着原料越来越稀缺而价格抬高等现象, 而且从判断出口产品竞争能力的RCA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指标来看, 中国钢铁产品出口的RCA一直是低于1的, 也就是说中国虽然是钢铁生产大国, 但是钢铁工业的出口能力并不强, 这些想象都暗示着中国的钢材企业需要适时地进行结构的优化, 不仅使出口结构的优化, 更有产品结构的优化, 不能坐以待毙, 坚持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阻碍了中国钢铁出口贸易的成长。进行出口结构的优化, 务必要以市场作为基础, 不仅是国内钢材市场, 而且是国外的市场分布, 以使改革更加的适应市场的需求。这里指的市场不仅是指出口目的地以及客户的需求, 更指的是国家甚至国际对于钢材贸易出口所制定或说推行的市场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评估。
(四) 中国钢材企业应该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
目前, 我国钢材生产主要以扩大低附加值产品的数量以及低层次价格产品的优势来获取利, 这是中国钢铁出口利润处于一个低水平的主要原因, 因此, 需要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当然, 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不仅仅是指提高产品的质量, 将中国钢材生产由一个低层次的水平过渡到一个较高层次的水平;而且应该对钢材生产进行技术的创新改革以及生产设备的引进修正, 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以这种方式彻底地提高产品的质量;此外, 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检测体系也格外重要, 以国内的评判标准来判断钢材产品是否合格有时有失偏颇, 而将标准放于国际市场上, 更有利于钢材的贸易出口。
(五) 促进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钢材产业的发展, 有些舍“环境”保“利润”的味道。虽在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得到短时间内利润的“突飞猛进”, 但实际上, 以长远发展的目光来看, 是极不利于中国钢材产业的发展的。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都是“泡沫”。为了促进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钢材企业应该从技术改革以及管理优化等提高生产要素发展效率的方面入手, 而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正是为出口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先决条件。产品源源不断地供应, 才能使得钢材企业对于占据国外市场 (通常已有较为强大的对手占据) 有较高的把握。
从按HS四位码分类的共有35种钢铁出口产品来看, 中国共有13种产品的RCA大于1, 其中有2种产品的RCA基本上等于1, 而20世纪90年代RCA大于1的产品为8类。这些数据表明中国钢材出口贸易增长模式正在有效地进行改革, 并且这种转型有效地增强我国钢材贸易出口的竞争力。而深化改革仍然是目前需要关注的事情, 以期我国贸易出口能够迎合世界潮流, 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摘要:中国是钢铁生产大国, 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张产能, 并带动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的粗放型贸易模式, 实际出口所获利润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且容易引发贸易摩擦。为了改变这个现状, 就势必要从我国钢铁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型做起, 中国钢铁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型应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拓宽出口市场覆盖区域;中国钢材企业应该优化出口结构;中国钢材企业应该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促进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钢铁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型
参考文献
[1]惠俊怡.中国钢铁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1.
钢铁贸易融资论文开题报告 第2篇
MBA开题报告题目:钢铁贸易融资的市场风险和法律防范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否
您的国家:上海
您的学校背景:复旦
要求字数:大于2万字
论文用途:mba开题报告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
补充要求和说明:
MBA开题报告《钢铁国内贸易融资的发展现状和对策》
一、研究背景
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蔓延成为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我国也深受此次金融危机冲击,但比起主要贸易伙伴欧盟、美国、日本来说,我国所受冲击相对较小,加之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刺激内需、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政策,尤其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预期国内市场需求仍然可以保持较快增长。在这种环境下,为防范外部需求减少带来的风险,我国出口企业纷纷转战国内市场,国内贸易业务持续增长。
就钢铁贸易企业而言,其发展通常离不开商业银行的融资支持,尤其在经济发展和交易手段日趋多样化的背景下,企业比过去更加关注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服务能否更加便利整个交易过程、减少相关风险。企业对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服务的要求已经从最初的交易支付和现金流量控制需求,发展到对资金利用率及财务管理增值功能的需求,对现金流、贸易流、物流、信息流的趋同管理要求。因此,在传统信贷市场竞争日趋饱和的情况下,贸易融资业务日渐成为商业银行主要的支柱性业务,谁能尽快抢占这一新兴市场,谁就能把握客户资源,提高综合收益,取得未来业务发展的竞争优势。
贸易融资针对贸易活动的开展地点具体又分为国际贸易融资和国内贸易融资。从目前商业银行现状来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相对较早,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在各领域的接触和交往越来越频繁,近几年来贸易方面增速明显,带动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较大发展。相对来说,由于传统的信贷产品在较大程度上能满足企业日常融资需求,因此基于国内贸易发展的融资品种较少,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相对缓慢。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在当前形势下,大力发展针对具体交易、以交易对应的物流、资金流自偿、融资用途明确、可控的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对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及风险防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力开展国内贸易融资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必然方向。从现状看,商业银行在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上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对国内贸易融资认识不足,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不受重视;商业银行现有的政策、制度和组织结构等不利于国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等。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五、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六、进度安排
七、参考文献
[1] 何建红,中国企业报,管理纵横,第007版.
[2] 纪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创新,中国金融,第9期.
[3] 钮明,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第1期.
[4] 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
[5] 孔署东,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中国金融出版社.
[6] 彭绍兵,财务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7] 陈晓红,郭声琨,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科学出版社.
[8] 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 .
[9] 金永红,奚玉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的国际比较 (1).
中国钢铁出口贸易问题及对策 第3篇
近几年,虽然我国钢铁出口贸易面临历史最高产量、最低年度价格以及境外反倾销与人民币大幅升值等多重因素影响,但是在此环境下,我国钢材出口量依然稳居全球最大钢铁出口国家的地位。那么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国钢材出口贸易该如何抓住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关键词】
钢铁;出口贸易;贸易摩擦
1 近年来我国钢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国际市场对钢铁的需求比较旺盛,但钢材供应不足,价格上涨。中国钢铁抓住机遇,不断提升国际贸易地位。2011年我国共出口钢材4888万吨,同比增长14.9%。2011年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产量的70%。2012年,出口钢材5573.21万吨,同比增长14.02%,2012年净出口粗钢4436.30万吨,净出口钢材4207.46万吨。从出口国家和地区来看,2012年12月份,中国累计钢材出口量排名前5位的是: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向这些国家出口的钢材数量之和占我国钢材出口总量的32.77%,与2012年11月份34.17%的比例相比,略有下降。但在2013年钢材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达10.6762亿吨,同比增长11.4%。目前我国钢材出口量仍旧位于世界钢材出口的前端。并在2012年我国出口了5573万吨钢铁,占国际钢铁贸易市场的11.08%,我国钢铁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增长。
2 钢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2.1我国钢铁出口贸易摩擦加剧
近年来,我国出口以低附加值钢铁产品居多,价格低廉,与北美、拉美、欧盟和东盟等出口市场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钢铁企业频繁遭遇国际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让处于生存困境中的中国钢铁企业雪上加霜。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2011年针对中国内地钢铁产品的贸易救济案件有9起,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但是,2013年钢铁贸易摩擦减少了。
2.2我国钢铁出口结构失衡
我国钢铁出口结构不合理、产品档次低,产品结构不合理反映出工艺结构的不协调。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装备增长速度慢,而技术含量低的装备增长速度快。这种低出高进的产品结构,给我国资源环境造成极大压力。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但也迅速成为世界前五大钢铁进口国之一。
2.3钢铁资源供应不足
在钢铁原材料供应方面,国产铁矿石供应不足,而且钢铁工业的耗水量很大,每年能耗用30亿吨左右。一直困扰我国钢铁生产的问题是水资源和钢铁产量分布不对称。在我国严重缺水的华北中东部平原,生产的钢产量却占全国钢产量的40%以上。
2.4我国钢铁出口付出的环境代价巨大
我国钢铁行业普遍存在能耗高、物耗高和污染高等问题。如今,在资源约束、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现实下,我国钢铁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巨大的压力。我国钢铁行业的出口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虽然创造了很大的利润,但也在以低廉的价格大量出口本国的环境资源。
3 对我国钢铁出口贸易发展的建议
3.1建立钢铁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积极应对反倾销
如今,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主义并存,贸易战和贸易摩擦在所难免。我国企业要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的调查,同时,我国钢铁工业协会应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对市场的发展动向及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当出口产品遇到反倾销调查时,应及时为相关企业提出对策和措施,并提供法律帮助与支持,为我国钢铁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
3.2扩大海外投资和出口区域,回避铁矿石价格风险
我国钢铁企业要在铁矿石贸易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还要在控股国外的铁矿石企业上掌握主动权。我国最早“走出去”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是中钢集团,在海外将资金投资于铁矿石开采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在南非、澳大利亚等国成功建设了铁矿、铬矿资源基地。
3.3注重出口产品质量,改善出口产品结构
我国的钢铁产业出口粗放式增长,低附加值产品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于钢铁产业的研发投入不够。只有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具备生产高附加值、技术难度大的钢材品种的能力,才能转变我国钢铁出口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在较长的时期内,增加高绿色度产品产量、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重点。否则我国虽然增长了钢铁的出口量,但我国环境却遭到严重污染,违背了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初衷。其次还要发展国家重点保护的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技术难度的品种。例如冷轧薄板、不锈板、镀锌板等。
3.4国家政策适度引导
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健全规划实施机制。适时的发布钢铁工业先进技术、产品和装备指导目录,引领钢铁工业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完善中外钢铁交流机制,促进各方在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沟通。值得一提的是, 2013年1月工信部、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重点行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倡导了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目标,即到2015年,前10家钢铁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60%左右,形成3家—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6家—7家具有较强区域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3.5发展绿色钢铁出口
近年来,钢铁行业实施了干熄焦(CDQ)和高炉炉顶余压发电(TRT)等一系列有效的节能技术,节能效果十分有效,且这类技术在行业内得到了大力推广,对钢铁行业节能减排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已采用该技术的企业在实施效果上差异较大,并没有完全发挥出节能技术的潜力。同时,钢铁企业要想优化用能结构,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实现清洁生产,建立企业能源怜控中心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节能减排是发展绿色钢铁出口不可或缺的手段,必须从源头抓起。在这方面,宝钢在业内率先发布了绿色采购指南,给其他钢铁企业做了一个表率。宝钢鼓励供应商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能源,优先采购能降低消耗、提高寿命、可循环使用的产品,这不仅可以带动供应商对自身管理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能让宝钢自身产品引入更多的绿色认证、绿色标准和绿色制造措施的生产流程。如今,中国钢铁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己经开始,中国的钢铁产品既要低成本又要绿色环保,这样才能保持竞争力,走集约化的出口增长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旭.我国钢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人口与经济,2011(S1):22-23.
[2]吴丽艳.我国钢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国际贸易,2012(4):10-12.
中美钢铁贸易摩擦出口效应研究 第4篇
1 相关文献综述
1.1 对中美钢铁贸易摩擦原因的研究
李文景、李燕 (2006) 认为中美钢铁贸易摩擦加剧的直接原因是中国钢铁产能快速扩张, 对美钢铁出口的大幅增加, 深层原因是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不高;张璐、董有德 (2007) 浅析了我国钢铁产业生产以及进出口当中存在的问题;窦彬 (2007) 指出近年来中美钢铁贸易摩擦频繁, 一是国内钢铁产能扩张过快, 对美出口大幅增长;二是我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较廉价, 容易给别国借口来实施反倾销。吴东云 (2007) 从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二个方面剖析了我国钢铁贸易摩擦;张夏菲 (2008) 认为中美之间的钢铁贸易摩擦, 表面原因是我国钢铁产量增速较快, 我国由钢铁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 我国钢铁价格低于美国钢铁价格;深层原因是中国钢铁产业集中程度低以及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1.2 对贸易摩擦效应的研究
Johnson (1954) 、尹翔硕等 (2007) 认为, 在特定的条件下, 一国通过贸易保护获得的社会福利比在自由贸易中的福利更好;Gros (1987) , Deborall Kay Elms (2004) 认为在关税战中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获利;Whalley (1985) 通过两国模型描述了最优关税战中的损益, 结果表明经济规模相似国家之间的关税战使双方均受损, 而经济规模不对等的国家之间发生关税战往往是大国得益;万文应 (2006) 从宏、微观两方面分析了国际贸易摩擦的经济效应, 微观上贸易摩擦使得交易成本提高, 阻碍产业结构的调整, 破坏了一国产业规模经济水平;宏观上会引起失业增加、国际收支失衡、物价波动和经济衰退。
1.3 对中美钢铁贸易摩擦对策的分析研究
张璐、董有德 (2007) 分析了中外钢铁贸易摩擦问题和原因并提出我国钢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加快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增强钢铁产业的竞争力、行业自律,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善于利用规则, 积极应对;窦彬 (2007) 则从政府角度提出相关的建议:建立钢铁出口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钢铁出口作中长期规划、建立和完善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等。
综上所述, 国内外学者对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讨论主要限于成因和对策方面的研究, 同时对贸易摩擦对两国带来怎样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 部分研究认为贸易摩擦对发起国造成福利损失, 但可以保护国内相关产业, 另一部分研究认为贸易摩擦对双方两国福利都不利, 因此存在着一些争议, 其他的研究侧重于从理论方面来分析贸易摩擦带来的正负面经济效应, 而本文主要分析贸易摩擦对我国钢铁出口和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产生的影响。
2 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现状
2.1 贸易摩擦不断增加
图1为国外对中国钢铁贸易救济调查增幅变化与美国对中国钢铁贸易救济调查增幅变化的比较。可以看出, 国外对华的钢铁贸易摩擦与美国对华钢铁贸易摩擦成一致性, 在2006年后美国对华钢铁贸易救济调查次数明显增多, 2006~2010年国外对华钢铁贸易救济调查次数也明显增多, 这势必产生一些示范效应, 对我国的钢铁出口造成严重影响。
一直以来, “两反一保”措施是美国对我国钢铁产品频繁使用的手段, 从表1可以看出, 近几年来美国对我国钢铁产品使用“双反”的贸易救济措施越来越频繁。“双反”措施将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叠加使用, 打破了以往反补贴措施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惯例, 以及人们对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叠加使用的疑虑。
资料来源:中国贸易救济网
2.2 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特点
美国对我国钢铁产品实施“双反”措施有以下特点: (1) 数量急剧上升。尽管美国反补贴税法规定反补贴措施仅限于市场经济国家, 并且美国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之前很少对我国实施该措施。但是从表中可以看出, 美国在2007年对我国钢铁产品发起2次“双反”案件调差;2008年有2起;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美国对我国钢铁产品发起5起“双反”调查;2010年1起;“双反”措施成为美国对华实施的主要救济手段。 (2) 涉案金额较大。美国对我国实施“双反”措施的涉案产品主要集在钢铁产品。在美国对华发起的25起“双反”调查案件 (截至2010年上半年) 当中, 有一半的涉案的产品是钢铁产品, 这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此外, 单个案件的涉案金额也比较大, 2009年4月的“石油管材产品案”, 不但涉及企业众多。且涉案金额高达27亿美元。 (3) 调查过程中遭受不公平待遇, 胜诉难度极大。在“双反”调查中, 美国一方面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和“市场导向性行业”, 对我国采用替代国的做法;另一方面又对该产品实施反补贴调查, 对我国产品构成了双重歧视, 造成税率被双重征收。
3 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出口效应
3.1 对出口规模的影响
数据来源:2001~2011年《中国钢铁统计年鉴》、《世界统计年鉴》
根据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观点, 影响一种商品出口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出口国的供给因素、进口国的需求因素以及两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出口国的供给能力越大, 出口贸易量就会越大;进口国的GDP反映了进口国的收入水平和潜在进口需求, GDP越大进口需求就会越大;而两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会影响两国之间的贸易;本文以美国的GDP来代表美国对钢铁进口的需求;以虚拟变量DV来代表两国之间贸易的贸易摩擦, 贸易摩擦较多的年份DV为1, 其他年份为0, EX表示我国对美钢铁出口量, 其他未考虑的因素作为误差项处理, 构建的模型如下:
各变量的数值如表2所示。
利用EVIEWS5.0分析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 F=11.512说明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R2=0.7442, 模型的拟合优度尚可, DW=1.8683, 模型不存在自相关。回归方程为
由上式可知:
(1) 我国对美国的钢铁出口与美国的GDP呈正相关关系, 美国人均GDP每增加1%, 我国对美国的钢材出口就会增加5.8792%, 说明当前影响我国对美钢材出口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本国的需求。
(2) 钢铁贸易摩擦与钢铁出口呈负相关关系, 与美国贸易摩擦每增加一个单位, 我国对美钢材出口就会减少1.1495%, 贸易摩擦对我国对美钢材出口的影响比较显著。
3.2 对钢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本文以贸易竞争指数 (TC) 来衡量我国钢铁产业的竞争力, 中美钢铁产品贸易摩擦次数 (X) 与贸易竞争指数 (TC) 如下: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商务部网站资料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而得
由表4可以看出, 我国2000~2005年, 贸易竞争指数一直为负, 这表明在钢铁产业上中国一直都是净进口国, 中国钢铁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较弱;而从2006年开始, 我国钢铁的贸易竞争指数开始转为正, 说明了中国钢铁的竞争力开始有所改善并逐渐提高, 中美钢铁贸易摩擦虽对我国钢铁出口产生消极影响, 但并没有影响我国钢铁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贸易摩擦较多的年份, 我国钢铁产业的TC指数仍都大于0, 究其原因, 是由于我国出口市场在逐步优化, 对欧盟和韩国的出口不断加大, 对非洲和东南亚的出口也在不断增多, 替代了钢铁摩擦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消极影响。
4 我国应对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建议
4.1 建立和完善相关预警机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钢铁摩擦, 我国政府和钢铁行业应该积极建立和完善钢铁出口预警机制。我国钢铁出口企业应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附加值, 这是减少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重要措施。此外, 还要时刻关注美国钢材市场状况, 搜集各方面钢材市场信息。
4.2 规范钢铁出口企业的行为, 优化钢铁产品出口结构
市场竞争的实质和重要手段是价格竞争, 而低价恰恰是倾销成立并易于遭受进口国反倾销的首要因素。我国企业要转变传统观念, 改变以价取胜的价格竞争策略, 走出一条自我创新的路, 加大在产品研发、设计、服务等方面的投入, 创新品牌, 开发差异化产品, 争取以质取胜。
4.3 大力开拓新市场
出口区域的过度集中容易受进口国经济环境的影响, 因此我国应积极拓展美国以外的市场, 逐步加大对亚非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力度, 促使出口区域结构更加多元化。
4.4 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
一是要淘汰高能耗、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产品, 防止盲目扩大投资搞重复建设;二是要鼓励有规模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在达到经济规模的同时实现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现代化和大型化;三是进行钢铁企业的并购和重组, 加快淘汰那些造成资源和能源浪费的中小型钢铁企业,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提高行业集中度, 形成规模效益。这里的重组并不是政府行政性的合并, 而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 依靠市场本身的“优胜劣汰”规则, 促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积聚, 促进产业的集中化。另外, 钢铁产业要从粗放式生产转向节约化、专业化生产, 规模性钢铁企业集团控制全行业的粗钢产量和多种大规模化生产的钢铁制品, 一些中小型钢铁企业更专注于对钢材的深加工和延伸性服务等。
4.5 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行业组织
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加强行业协会在贸易磨擦应对机制中的作用, 是我国目前急待解决问题。应该建立组织规范的行业协会, 通过钢铁行业协会来维护出口行业和企业的利益。美国频繁利用两反一保等贸易救济措施对中国钢铁产品实施限制, 在此情况下, 行业协会可以起到协调和牵头作用, 帮助企业应诉和提供专业支持。另外, 行业协会也应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把有关工作的重点由事后处理转向事先预防, 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窦彬.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成因及我国政府应对路径选择[J].现代商贸工业, 2007 (03) .
[2]吴东云.中外钢铁贸易摩擦成因、发展趋势及战略[J].铁合金, 2007 (5) .
[3]万文英.国际贸易摩擦的经济效应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8) .
钢铁出口贸易研究 第5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会名称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钢铁贸易业商会,简称:江苏省工商联钢贸商会。英文全称:Jiangsu Federation Of Industry-&Commerce Steel Commerce Charmber,英文简称:JSCC。
第二条 本会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由省内各种经济成分的钢铁贸易企业、钢材批发市场、钢铁生产和消费企业,与上述相关的科研、教学、社团、中介机构、事业单位以及在本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个人自愿组成的全省性、非盈利性的行业组织。本会遵照《中国工商业联合会章程》和国家钢铁贸易行业的有关法规开展活动。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是: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全心全意为会员与行业服务。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密切行业组织、企业与政府间的联系;维护会员及企业的合法权益,协调有关方面的关系;联强扶弱、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会员单位间的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倡导公平、诚信的交易准则;发挥商会的整体优势,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推行现代化管理,努力探索和实践新型流通方式,树立在本行业的良好信誉,推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我省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四条 本会的住所设在江苏省南京市。
第二章 主要任务
第五条 本会的主要任务
(一)协助政府推行国家有关钢铁贸易流通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
(二)调查、收集和整理行业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资料,研究、协调和探讨钢铁贸易流通中的实际和理论问题,反映会员单位的愿望和要求,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行业政策和法规等方面的建议。
(三)参与钢铁贸易流通领域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和贯彻实施,开展行业自律活动,繁荣和规范省内行业市场。组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和质量认证,不断提高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
(四)加强省内外、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信息交流,组织行业展销活动,发挥行业综合优势,搞好钢铁贸易流通,促进流通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五)收集、整理省内外、国内外有关钢铁贸易的供求信息、经济技术情报及先进管理经验,编辑、发行和有关书籍、资料,为会员单位提供各类信息咨询服务。
(六)协助政府加强行业法制建设,促进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的建立,参与协调行业之间的经济、法律关系,调解会员之间的纠纷,为会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七)举办理论研讨会和企业管理经验交流会,表彰先进典型,推广先进技术,促进会员单位加强企业管理,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
(八)组织业务知识和管理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和企业素质。
(九)参与组织区域性金属材料交易活动,促进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采购分销、连锁经营、代理制等新型营销方式的发展,提高贸易流通的科技含量。
(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本行业开展与国外有关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交流活动,包括组织考察、人才培训、举办展览、学术交流、经贸洽谈等,促进会员单位发展对外合作与交流。
(十一)组织发展本行业的公益事业,参与省工商联开展有益于提高本行业社会地位的各种社会活动。
(十二)承担省工商联和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三章 会 员
第六条 本会的会员分为:企业会员、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
(一)企业会员:凡依法在江苏省境内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营业执照、具有法人资格,从事钢铁生产、经营、消费活动的各类企业;
(二)团体会员:有关科研、教学单位、钢铁贸易社团,以及从事于本行业相关业务的服务机构、中介组织等;
(三)个人会员:在本行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的个人。
第七条 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会章程;
(二)有加入本会的意愿。
(三)守法经营,无任何严重不良经营行为。
第八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由秘书处审议,提交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由常务理事会授权秘书处发给本会会员证书和铜牌。
第九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组织的活动;
(三)享有本会各种服务的优先权;
(四)有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要求本会对其合法权益和业务活动给于支持;
(六)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
(二)关心、支持本会的工作,维护本会的合法权益和声誉;
(三)参与本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
(四)按规定缴纳会费;
(五)向本会及时反映情况,提供有关信息、资料。
第十一条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履行退会手续并交回铜牌、会员证,会员无故一年不交纳会费、不参加本会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退会会员名单及有关资料由秘书处备案。
第十二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同时本会收回铜牌和会员证,并由秘书处备案。
第四章 组 织
第十三条 本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第十四条 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其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讨论决定本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决定终止事宜或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条 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需有半数以上的会员(或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六条 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每届四年。因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延期换届的,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省工商联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从会员的代表和商会领导机构推荐的代表中选举产生。理事单位的代表有变动的应有单位推举新的代表接替担任理事,并及时通知本会秘书处备案。
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常务理事、副会长、常务副会长会长和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
(四)制定本会的工作计划,预、决算,并向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根据工作需要,决定设立办事机构、专门委员会等机构;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聘请名誉会长、顾问等名誉职务人选;
(十一)审定表彰对本会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会员,负责处理涉及本会的纠纷事项及会员过错行为;
(十二)讨论决定与本行业有关的重大问题和事项。
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半数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网络或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一条 本会设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八条第一、三、五、六、七、八、九、十一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
第二十二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半数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网络或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四条 本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公众形象和口碑好,熟悉和热爱本行业工作;
(三)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一般不超过六十五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五条 本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限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省工商联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六条 本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每届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但最多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半数以上会员(或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省工商联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七条 鉴于本行业的特殊性,本会设会长若干名,每年一名执行会长轮值;常务副会长一名,副会长若干名,秘书长一名。上述人员均须报经省工商联审批。
第二十八条 本会会长委托常务副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
(二)检查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本会签署重要文件;
(四)处理本会的经费收支及其他重要事项。
第二十九条 本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机构主要负责人,提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
(四)提名各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建议,提交会长办公会议决定;
(五)处理其他日常工作。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三十条 本会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资助和捐赠;
(三)有偿服务的收入;
(四)利息;
(五)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一条 本会经费使用:
(一)组织各类会议及服务活动的支出;
(二)编印会刊,为会员单位提供有关信息资料等费用。
(三)秘书处用于日常的办公经费开支;
(四)奖励先进的费用;
(五)上交上级有关社团的会费;
(六)聘用人员的工资或津贴;
(七)其他必要的支出。
第三十二条 本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每一终了时,将按规定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并经审计,报省工商联备案。
第三十三条 本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四条 本会的资产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和省工商联的监督。
第三十五条 本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六条 对本会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三十七条 本会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的十五日内,经省工商联审查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三十八条 本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三十九条 本会终止动议须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省工商联审查同意。
第四十条 本会终止前,须依法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一条 本会经省工商联办理注销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四十二条 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章程须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第四十四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本会的理事会。
中韩钢铁贸易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第6篇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中国钢材产量达58488.1万吨,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当年钢材进出口额分别达271.38亿美元和709.74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438.36亿美元,自2006年连续三年实现贸易顺差。在中国钢铁对外贸易中,作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韩国始终占据重要地位,以2008年数据为例,当年中国钢材出口主要集中于韩国、美国和欧盟三个主要市场,其中对韩钢材出口146.99亿美元,占中国钢材出口总额的20.71%;自韩钢材进口42.75亿美元,占中国钢材进口总额的15.73%;对韩钢材贸易顺差104.24亿美元,占中国钢材贸易顺差总额的23.78%。近年来,随着中国钢材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和持续顺差,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在钢铁贸易领域的摩擦日益增多,这主要是由于钢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产业关联度高,对国民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和消费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各国政府倾向于对钢铁贸易采取保护性贸易政策,而各国钢铁企业联合会也易于利用反倾销诉讼等手段维持其本国市场份额,从而导致钢铁产业的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发生。
特别在此次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各国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其针对钢铁产业的保护措施尤为激进,更加剧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在钢铁贸易领域的争端。2009年4月8日,以美国钢铁公司为首的七家钢铁企业和钢铁工人联合会针对中国钢铁企业提起了反倾销诉讼,诉讼金额高达27亿美元;同一天,欧盟委员会对于2008年7月发起的对中国产无缝钢管的反倾销调查做出初裁,决定对中国产无缝钢管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欧盟、美国对中国钢铁企业的反倾销诉讼很可能对韩国等国家产生“示范效应”,并危及中国钢铁企业乃至整个钢铁产业的发展。在这一现实背景下,以对中韩钢铁贸易现状及趋势的研究为基础,分析中韩钢铁贸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潜在冲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避免和减少中韩钢铁贸易争端,促进中韩钢铁贸易的良性发展,以及对中国钢铁企业乃至整个钢铁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韩钢铁贸易的现状及趋势
利用2001-2008年中国钢铁对外贸易数据对中韩钢铁贸易予以分析,结果见图1。在这段时期,中国钢铁对外贸易得到显著增长,其原因可归结为: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钢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另一方面,由于钢铁产业主要为资本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随着中国在钢铁产业上所具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提升了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期,中韩钢铁贸易也获得明显增长。与中国钢铁贸易的整体趋势相同,2001-2008年间中韩钢铁贸易也表现出两个“拐点”,第一个“拐点”是2004年,当年中国对韩钢铁出口增速明显加快并超过进口增速;第二个“拐点”是2006年,当年中国对韩钢铁贸易首次出现顺差,至2008年中国对韩钢铁贸易已连续三年保持顺差态势,且顺差额逐年增加。此外,近年来中国对韩钢铁进出口占中国钢铁进出口比重的波动幅度较大,但整体趋势则有所上升,这表明中韩钢铁贸易增速大于中国钢铁贸易的整体增速,韩国在中国钢铁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中韩钢铁贸易的增长,尤其是中国对韩钢铁出口的增长,除上面提到的两个原因外,还得益于韩国大型钢铁企业为利用中国在钢铁生产上所具有的比较优势,通过FDI等方式在中国建立工厂,而后通过公司内贸易或直接出口将产品返销韩国市场,从而加大了中国对韩国的钢铁出口。
本文进一步按SITC 3位数分类划分钢铁产业具体产业部门,并借助出口竞争力指数、贸易差额、进出口价格比对中韩钢铁贸易作更为细致的分析。按SITC 3位数分类,钢铁产业可划分为671(生铁、镜铁、海绵铁、铁粉、铁砂及铁合金)、672(锭状及其他初级形状的钢铁;钢铁的半制成品)、673(铁及非合金钢的平板轧材、未经包覆、镀层或涂层)、674(铁及非合金钢的平板轧材,包覆、镀层或涂层)、675(合金钢平板轧材)、676(铁及钢的条、杆、角材、型材及异型材(包括钢板桩))、677(钢轨及铁道铺轨用钢铁材料)、678(钢铁丝)、679(钢铁管及空心异型材;管子的钢铁制附件)等产业部门。利用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 Database)数据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首先,就出口竞争力水平的变动而言,2001-2008年中国对韩钢铁贸易具体贸易部门的出口竞争力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动。2001年,中国在对韩钢铁贸易中整体处于竞争劣势地位,除671产业部门保持竞争优势外其余产业都处于竞争劣势,在673、674、675、677、678产业部门更处于绝对竞争劣势地位。随着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至2008年,中国在对韩钢铁贸易中整体已处于竞争优势地位,其中,除678产业部门仍有微弱竞争劣势外其余产业都已具有竞争优势,并且在671、673、676、677产业部门的竞争优势尤其明显。其次,就贸易差额的变动而言。2001年中国在对韩钢铁贸易中整体处于贸易逆差地位,其中673、674、675、676、678产业部门的贸易逆差明显,而2008年,中国不但在整体上处于贸易顺差地位,而且在除678产业部门外的其他产业部门都实现了贸易顺差,特别是673和676产业部门的贸易顺差更分别达到了58亿美元和30.01亿美元,2008年两部门贸易顺差额占当年中国对韩钢铁贸易顺差总额的84.43%。最后,就进出口价格而言,除676产业部门外,与2001年相比2008年中国各产业部门对韩进出口单位产品价格之比都有所下降。其中,除674产业部门中国对韩进出口单位产品价格比为1.28,出口价格略高于进口价格,673产业部门进出口单位产品价格比为1.06,进出口价格大致相当外,其余产业部门出口单位产品价格都低于进口单位产品价格,其中675、678、679产业部门进出口单位产品价格比接近50%,而672、677产业部门进出口单位产品价格比更是接近30%,出口单位产品价格远低于进口单位产品价格。
三、中韩钢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中韩钢铁贸易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在中韩钢铁贸易中制造摩擦,进而对中韩钢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其一,中国对韩钢铁贸易顺差增长过快,易引致韩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韩钢铁出口增速明显加快,而进口则相对停滞不前,从而使中国对韩钢铁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如2008年,中国在673产业部门实现对韩贸易顺差58亿美元,相比2006年增长了近10倍。中国对韩钢铁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加大了韩国钢铁企业的竞争压力,可能引起韩国企业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2006年,韩国钢铁协会提出通过采取建立进口动向监测系统、提高进口产品的质量和规格保持市场稳定、与出口国及时协商等一系列措施来保持国内市场稳定,维护国际竞争力。这表明韩国钢铁企业为保护本国市场份额已开始针对中国企业采取一定的对策,而这将增加中国从事对韩钢铁贸易的企业所面临的外贸风险,特别是在此次全球性经济衰退的背景下,韩国企业很有可能采取进一步的贸易保护措施,从而对中国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其二,中韩钢铁产业出口竞争力水平的变动表明,由于在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正逐渐为竞争性所替代,今后中韩钢铁贸易的贸易摩擦将愈发频繁。中国对韩钢铁出口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并已在大部分产业部门占据竞争优势的事实,已引起了韩国产业部门的重视,如由韩国产业资源部组织,韩国产业技术财团主管的“中国产业技术竞争力分析和对应方案”等相关研究就已经展开。
其三,中国对韩钢铁贸易顺差过于集中,且主要依靠价格低廉获得出口优势的局面,使中国钢铁企业易遭受反倾销诉讼。以2008年数据为例,当年671、673和676产业部门积累的贸易顺差已占到中国对韩钢铁贸易顺差总额的91.61%。这一状况增加了从事对韩钢铁贸易的中国企业的外贸风险,不利于中韩钢铁贸易长期的发展。中国对韩钢铁贸易顺差过度集中于某些产业部门,一方面,对韩国相应产业部门造成的冲击就更为剧烈和显著,因而易于引发贸易争端和摩擦。另一方面,中国具有贸易顺差的产业部门的出口单位产品价格相比进口单位产品价格更为廉价,虽然在SITC 3位数分类标准下673、674产业部门的出口单位产品价格大于进口产品价格,但进一步利用SITC 4位数划分的产业部门贸易数据则发现,673产业部门的顺差主要集中于6732产业部门,其顺差占顺差总额的87.39%,其进出口价格比为0.97;674部门的整体进出口单位产品价格比虽为1.28,但其顺差全部来自6743产业部门,其余部门则为贸易逆差,而6743部门的进出口单位产品价格比则为0.79。可见,中国对韩钢铁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价格低廉,而当这种依靠价格优势获得的贸易顺差短期内大量增长并过度集中于某些产业部门时,易引起反倾销诉讼。
其四,中国钢铁产业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程度低,不利于对钢铁产业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以2007年数据为例,当年欧盟四大钢铁公司的产量合计为15942万吨,占欧盟15国总产量的90.73%,韩国最大的三家钢铁公司钢产量合计为4568万吨,占韩国总产量的88.93%,而中国最大的四家钢铁公司宝钢、唐钢、鞍钢、沙钢产量合计为9441万吨,只占全国总产量的19.3%,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低已成为制约中国钢铁产业发展,引发钢铁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众多小型钢铁企业参与对韩钢铁贸易,由于其企业规模小,缺乏规模效益和国际竞争能力,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低下,产品附加值低,往往只能单纯依靠低价格获得出口优势,这一方面扰乱了中国钢铁对外贸易秩序,另一方面使中国钢铁产业在对韩贸易中处于贸易劣势地位,如长期维持依靠低价格出口低附加值产品的贸易格局,在对外易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同时,对内则会阻碍中国钢铁产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并有损国民福利。
四、问题的归结
针对以上问题,为促进中韩钢铁贸易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国应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产业策略与外贸策略,具体而言:
首先,就企业而言,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企业应加强自律,规范对外贸易行为。但根本上,企业应由以往采取单纯依靠价格低廉获得出口优势的价格竞争策略,转变为采取依靠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以及企业规模、经营管理、生产技术、价值观念、形象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品牌竞争策略,以此加强产品差异化的创造,并加大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加快技术革新与产品换代,通过优化产品结构, 增加产品尤其是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减少国外对我国钢铁出口产品反倾销的可能性, 提高我国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就政府而言,一方面,为从根本上提高中国钢铁产业的外贸竞争力,避免贸易摩擦,政府可以利用非均衡协调手段促成和强化产业聚合力量,通过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钢铁产业部门的重点保护带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并通过对瓶颈产业和薄弱产业的重点扶持来缓解结构性约束;此外,应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开发和生产,加快中国钢铁产业技术改造,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增加产品尤其是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减少贸易伙伴国对中国钢铁出口产品采取反倾销的可能性,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贸易地位。另一方面, 针对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政府应利用财政及税收政策来优化产业组织结构,采取市场化和法制化的手段来协调条块之间的关系,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推动各地区企业间的吸收、兼并、联合与联盟以形成具有规模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集团,借此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此外,规范扰乱市场秩序的竞争行为,培育有利于规模经济发展的市场结构。
最后,加强中国钢铁行业协会的协调管理能力,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三位一体的协调机制。通过政府引导,依靠行业协会协调和监管企业外贸行为,对钢铁企业的对外贸易行为进行协调与约束,消除不正当竞争和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避免不必要的贸易摩擦和争端。在产生贸易摩擦时,行业协会需积极应对,利用WTO相应规则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陈浩然.2007. 中国钢铁产品对外贸易的思考[J],对外经贸实务(10).
[2]张璐,董有德.2007. 浅析中美钢铁贸易摩擦及其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其实 [J],经济师(5).
[3]付伟国.2003. 加入WTO后我国钢铁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 [J],钢铁(4).
[4]戴春平,戴魁早.2007. 我国钢铁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J],国际贸易问题(11).
莱芜市钢铁业出口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7篇
一、莱芜市钢铁行业出口发展存在的问题
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以及世界市场钢铁产品需求量的增加, 为莱芜市钢铁行业的出口提供了庞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 各国普遍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措施, 为钢铁行业提供了很好的出口市场环境。然而莱芜市钢铁行业出口的发展在出口企业, 出口产品的结构, 出口产品质量, 出口价格和出口产品的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1.出口企业规模小
莱芜市钢铁出口企业由于数量多、规模小, 导致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并且不少企业质量意识及国际化意识不强, 过多依靠材料密集、劳动密集产品出口, 且各自为战、恶性竞争严重, 同时在资源配置与企业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目前莱芜市钢铁企业总体上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 除莱芜钢铁集团外真正达到规模要求的很少;其次, 莱芜市钢铁企业没有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 地方、部门、企业自成体系, 投资分散重复, 很难进入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由于力量分散, 所以整体优势难以体现出来, 导致产品开发投入少, 手段落后, 数据积累少, 无法形成较强开发能力, 难以满足外商大批量采购的需要, 莱芜市钢铁产业的出口受到阻碍。
2.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莱芜市钢铁行业出口的产品附加价值较低, 而且缺乏核心技术, 导致钢铁出口产品结构严重不合理,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出口的发展。虽然钢铁产品的贸易数额巨大, 但贸易结构不尽合理, 创利能力也不高, 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目前仍以出口低附加值产品为主, 以劳动力、资源、能源、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低为前提, 参与国际竞争, 并且高能耗、高污染、高资源消耗性产品出口问题特别突出, 而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量非常少。螺纹钢和H型钢成为出口的主要产品, 而钢锭、连铸方坯、板坯、异形坯、窄、中、宽钢带卷材、锻件、船用锚链钢以及棒材等诸多品种的出口却极度匮乏。莱芜市的钢材生产中存在着高附加值钢材的供给不足, 中低档钢材品种生产过剩的问题。一些技术含量高, 加工程度深的产品如不锈钢、电工钢、涂层或镀层板材, 缺乏出口的竞争能力, 使钢铁行业的出口结构受到严重的制约。由于低端钢铁产品生产消耗的能源、水资源和排放的污染物要高于高端产品, 因此大量出口低端钢铁产品对莱芜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3.出口企业低价竞争
钢铁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竞争已扩大到国际上, 有的企业不是以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取胜, 为把国内竞争对手挤出去, 获得国外订单, 报价越来越低, 导致的后果是企业不仅无法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质量也无法保证, 直接损害了莱芜市钢铁企业的声誉, 使莱芜市钢铁出口企业互相倾轧、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也丢掉了一些多年开辟的市场。出口企业多、秩序乱、组织性差是海外价格战屡战不休的重要原因。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没有长远的海外市场战略, 以低价挤占先行开拓者的市场份额, 冲击了莱芜市钢铁行业正常的出口秩序, 也是造成莱芜市钢铁行业受到其他国家反倾销诉讼的原因之一。
4.缺乏国际知名自主品牌和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国内钢铁产品竞争力低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企业的产品品牌含金量不高。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制约, 导致莱芜市缺乏被国际市场认可的钢铁产品品牌, 缺乏品牌优势的中国钢铁企业只能依靠低端市场取得短期利润。品牌是钢铁企业竞争力的标签, 是知识产权的外在体现。莱芜市出口的钢铁产品主要属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劳动密集型或者是材料密集型的产品, 很大部分钢铁企业存在投资规模小、设备简单、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不高等状况, 其技术研发的基础较差, 而且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缺乏技术研发平台、缺乏技术人才, 主要从事技术进入壁垒较低的配件生产。使一些高新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钢铁厂商手中, 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很少, 国际竞争力受到严重制约, 从而严重的制约着莱芜市钢铁产品的出口。
二、莱芜市钢铁行业出口发展的对策
针对当前的国际国内的形势以及莱芜市钢铁行业出口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如企业规模小, 力量分散;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低价竞争和缺乏国际知名自主品牌和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为实现莱芜钢铁行业的出口健康稳定发展, 实现钢铁经济的规模效益, 我们必须注重政府和企业配合发展, 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钢铁产业振兴和规划》。对此, 提出莱芜市钢铁行业出口发展的建议如下:
1.政府方面
(1) 莱芜市政府应提高产业集中度。
产业集中度高有利于钢铁企业发挥规模优势和集群优势。然而产业集中度低已成为莱芜市钢铁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弱点, 为扭转这样的局面, 莱芜市政府应该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导致一部分中小钢铁企业破产、亏损的特殊时机, 加快莱钢和泰钢, 莱钢和九阳钢铁公司的兼并重组, 调高钢铁产业的集中度, 使钢铁产业的出口具有集群优势。随着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完成, 大大提高了莱芜市的产业集中度, 但是泰钢和九阳钢铁公司两家出口企业的规模依然较小, 出口产品基本属于低端产品, 莱芜市政府应该加快莱钢对泰钢和九阳钢铁公司的兼并和重组, 使莱芜市钢铁行业形成集团化优势和钢铁企业的规模优势, 打造特色钢铁工业区, 以有利于莱芜市钢铁的出口。
(2) 莱芜市政府应调整出口政策。
在出口政策上, 一方面建议莱芜市政府快速地调整钢铁产品的出口税收政策, 提高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使附加值高的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 与国外的同类产品形成成本的优势, 使钢铁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另一方面, 完善出口退税进度考核通报的制度, 不断加快出口退税的进度。在现在实行的逐月通报各地出口退税办理情况和增幅的基础上, 进一步细化办理出口退税制度有关指标, 例如出口退税申报率, 并逐月考核完成。
2.钢铁企业方面
(1) 莱芜市钢铁出口企业应加速重组合并。
莱芜市钢铁企业莱钢和泰钢, 莱钢和九阳钢铁公司应加快重组合并, 整顿矿石进口, 规范钢材销售规模制度, 使莱芜市钢铁行业得到有序发展。对于淘汰落后产能, 稳定莱芜出口市场已不能再是书面的文件, 必须形成详细的执行措施。莱芜钢铁企业如莱钢和泰钢, 莱钢和九阳钢铁公司的并购重组需补充具体细节的详细措施, 钢铁企业尽快出台有关重组合并的诸多事宜, 钢铁企业间的并购重组使莱芜市的钢铁企业形成集团化的优势, 充分发挥钢铁行业的规模优势, 以有利于莱芜市钢铁行业的出口。
(2) 莱芜市钢铁企业应加速出口产品结构调整。
加快莱芜市钢铁企业技术进步和出口的钢铁产品品种质量的优化升级, 提高出口附加值高的钢铁产品的比重, 是莱芜市钢铁企业出口产品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莱芜市钢铁企业应加大对钢锭、连铸方坯、板坯、异形坯、窄、中、宽钢带卷材、锻件、船用锚链钢以及螺纹钢、棒材、H型钢等诸多品种的出口;加大以日本标准、韩国标准等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的出口比重;加大钢材材质为以普碳钢为依托的产品的出口比重, 大力出口优质钢、合金钢以及其他高附加值特种钢材, 提高了出口钢材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 莱芜市钢铁企业应大力拓展出口市场。
由于美欧日韩等中国钢铁产品的进口大国深受金融危机影响导致需求萎缩, 莱芜市钢铁产品的出口必须实行出口地区多元化的战略。积极拓展东南亚, 印度以及中东地区等新兴市场, 莱芜市钢铁企业应及时将钢铁产品的出口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大量出口符合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要求的钢铁产品, 使莱芜市的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 加强抗风险的能力。由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较小, 经济发展平稳, 新兴市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量很大, 大力拓展新兴市场作为莱芜市钢铁企业的出口市场符合莱芜钢铁企业的利益。
三、结论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衰退, 国际市场需求极度萎缩, 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全球钢铁行业首当其冲, 钢铁产品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际钢铁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 使莱芜出口钢铁的利润大幅降低。莱芜钢铁产品的出口严重受阻, 出口的局面令人担忧。莱芜要紧跟国家的政策, 促使钢铁行业的出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尽管莱芜市钢铁行业的出口面临着出口企业规模小, 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但是随着莱芜市钢铁行业出口的发展, 这些问题必将得到解决。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对莱芜市钢铁行业带来的严重冲击, 要认识到世界经济复苏对莱芜市钢铁企业效益的稳定回升发挥的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展莱芜钢铁行业的出口。
摘要:通过对莱芜市钢铁业出口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有关政府和企业对钢铁行业出口的对策, 从而促进钢铁业出口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钢铁出口,产品结构,出口市场
参考文献
[1]陈荣.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 2009, (08) :74.
[2]邢凯旋.我国钢铁贸易战略回顾与展望[J].经济研究, 2009, (12) , 46.
[3]赵昌旭, 徐长生.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贸易政策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 2005, (08) .
[4]保建云.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基于弱势产业与贸易保护有效性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7, (5) .
中国钢铁产品出口中的贸易摩擦 第8篇
一、中国钢铁产品出口中贸易摩擦的产生原因
1. 中国钢铁产业发展迅速
目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钢铁产业也随之繁荣起来,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行业经济的发展, 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在这种情形下, 以美国为首等国家的市场被中国占有, 对其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因此各类的贸易摩擦现象十分常见。对于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来说, 频繁的贸易摩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钢铁产品出口量的增加和产业发展的快速, 但是也从客观上体现了产业潜在的风险性。
2. 中国钢铁产品的价格优势
对于中国钢铁产品出口来说, 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是贸易摩擦的主要来源。首先, 中国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 不仅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 同时钢铁能源丰富,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国钢铁产品的生产成本, 因此中国的钢铁产品具有十足的竞争优势。其次, 中国钢铁厂很多, 加上很多的机器设备科技化程度较低, 因此不需要大量的附加成本,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钢铁产品的价格优势, 就很容易让欧美等国家以反倾销来对中国钢铁产品出口进行干扰。
3. 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中国钢铁产品出口贸易摩擦过多地倾向于以欧美为首的发达国家, 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欧美等国对于进口贸易的保护主义原则就是主要原因。由于欧美发达国家过多地强调进口产品的保护主义, 因此他们将优惠政策较好地植入本族产品的保护中, 对于中国的产品采取抵制态度,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钢铁产品的出口。
二、中国钢铁产品出口贸易摩擦的影响分析
1. 消极影响:影响了钢铁产业发展
中国钢铁产品出口贸易摩擦对于中国高铁产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钢铁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来说, 其经济效益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产品出口, 频繁的贸易摩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钢铁产品的销售, 直接影响到了交易额, 不利于实现我国钢铁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 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 严重地影响到中国产品的信誉和生意, 对于其他产品的出口贸易也是非常不利的。
2. 积极影响:加快促进中国钢铁产业转型
中国钢铁产品出口的贸易摩擦也存在其积极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钢铁产业的转型, 对于进一步地发展中国钢铁产业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在贸易摩擦的影响之下, 落后、不合格的钢铁产品被淘汰, 便于中国钢铁企业进一步改革工艺提升技术, 生产出更多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钢铁企业优胜劣汰, 便于从整体上提升中国钢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如何有效地避免中国钢铁产品出口中的贸易摩擦
1. 规范政策, 推进钢铁产业转型
要想从根本上减少中国钢铁产品出口中的贸易摩擦, 就必须从政府的角度来进行政策的规范, 从而推进钢铁产业的转型和进步。首先, 要制定严格规范的产业标准, 对技术、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要求和管理, 努力地提升钢铁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政府应该对之进行资金支持、技术支持, 对其进行工艺改进, 促进可持续发展。其次, 要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秩序进行重整和规范, 强化经济体制改革,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 构建自由、平等的现代市场体系,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的整合, 从而为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环境。
2. 合理竞争, 积极开拓市场
在提升钢铁产品质量的基础之上, 应该从市场的角度来进行延伸, 从而努力避免由贸易摩擦引起的对钢铁产品出口的影响。不断对现有的产品出口市场进行研究, 对于拉美、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进行有效的细分, 从而为中国钢铁产品的出口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方向。如此一来, 既能够有效地减少对于传统市场的依存, 又能够形成来源于其他新兴市场的“合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必要的贸易摩擦的发生, 从根本上促进了中国钢铁产品出口的顺利进行, 促进中国钢铁产业的顺利发展。
3. 技术投入, 提升钢铁产品质量
增加技术投入, 不断提升钢铁产品的质量十分重要。在中国钢铁产品出口中, 产品质量是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充分地增加科技投入, 生产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 才能够在国外市场中受到广泛的欢迎。同时加大对于设备的更新, 用最先进的设备来对产品进行生产, 不断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总之,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中国钢铁产品出口的效果, 必须要从产品质量入手, 提升产品的对外适应度, 减少不必要的产品贸易摩擦的出现, 以此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钢铁行业的不断进步。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贸易摩擦广泛地存在于国际贸易中, 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行业规范,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产业升级与转型。目前中国钢铁产品出口中频频发生贸易摩擦现象, 不利于我国钢铁贸易的顺利进行。要想有效地避免中国钢铁产品出口中的贸易摩擦, 就要充分地发挥政府和企业的作用, 通过政策支持、市场开拓、技术投入等方式来实践, 从而促进我国钢铁产业的升级, 为实现钢铁经济贸易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瑾, 汪五一, 刘鹏.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J].对外经贸, 2014, (12) :4-7.
[2]汪五一, 滕蔚然.贸易摩擦对中国钢铁产品进口影响的案例研究[J].北方经贸, 2015, (1) :4-9.
中国钢铁制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第9篇
面对知识经济以及技术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挑战, 无论是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非常重视发展钢铁产业, 因为它是国家工业化的支柱,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 钢铁工业发展程度如何, 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 钢铁工业更是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钢铁工业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于世界之林, 至今已连续十年稳坐世界头号产钢大国的交椅, 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具有预期成长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作为钢铁工业的产物———钢铁制品 (HS编码为73) 无疑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从中国钢铁工业自身的发展来看, 虽然早已跻身世界产钢大国之列, 按其结构和内涵还不能称为产钢强国, 与其他产钢大国相比, 差距还很大。我国在钢铁制品进出口贸易中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另外, 中国加入WTO后, 必然会遇到其他钢铁制品强的挑战, 我国钢铁制品工业除了坚持在对外开放中迎接挑战、自我完善和提高外, 别无选择。基于这样的背景, 研究中国钢铁制品出口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
2 我国钢铁制品出口的现状
2.1 出口规模
2000—2009年, 我国钢铁制品的出口额由54.78亿美元增长到337.81亿美元, 增加了283.03亿美元, 除2009年出口额比上年度有所下降外, 其余年份出口额均保持了增长态势。其中,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出口增幅较大, 增长率都超过了30%, 特别是2004年的出口增长率高达45.51%。净出口都为贸易顺差, 顺差额由2000年的37.88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248.6亿美元, 增加了210.72亿美元, 整体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 2008年的贸易顺差额创历史新高, 达到378.71亿美元。出口增长率从2004年开始下滑, 在2009年达到历史最低-30.23%。
2.2 出口品种结构
从出口品种来看, 无缝钢管 (7304) 、钢铁结构体 (7308) 、餐桌厨房等家用钢铁器具 (7323) 、钢铁制的螺钉螺栓 (7318) 、钢铁管子附件 (7307) 和非电热的钢铁制家用炉灶等 (7321) 出口较多。2000—2009年, 钢铁结构体的出口额和比重逐年增长, 2006年开始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钢铁制品;无缝钢管的出口额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但出口比重呈现波动性增长态势, 自2007年开始成为我国第二大出口钢铁制品;餐桌厨房等家用钢铁器具、钢铁制的螺钉螺栓、钢铁管子附件和非电热的钢铁制家用炉灶等这四大类产品的出口额同样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出口比重也呈现出波动性增长的态势。2009年, 这六类产品在我国钢铁制品出口中占比为63.86%。
2.3 出口市场分布结构
我国钢铁制品出口主要面向美国、欧盟、东盟、东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对非洲、南美等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出口很少。2000—2009年, 美国一直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制品出口国, 出口额由15.15亿美元增长到53.43亿美元, 特别是2008年的出口额高达107.32亿美元。2008年至今, 韩国超过了日本, 成为我国第二大钢铁制品出口国。此外, 中国香港、日本也经常出现在我国钢铁制品出口市场的前五位。
3 我国钢铁制品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3.1 显示性比较分析
显示性比较分析指一个国家某种产品出口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出口占世界总出口份额的比例, 即RCA。若RCA大于2.5, 表明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优势;若RCA为1.25~2.5, 表明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若果RCA为0.8~1.25, 表明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优势;若RCA小于0.8, 则不具有比较优势。从表1看, 中国钢铁制品的竞争力最强,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29, 平均值为1.54, 在2008年达到最高为1.70, 但2009年有所下降, 整体呈波动性增长趋势;印度位居第二, 印度在这项竞争力指标中与我国处在同一层次, 都表现为竞争优势较强, 整体呈波动性增长趋势;欧盟位居第三,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值为1.21, 显示出中度的比较竞争优势, 整体呈水平波动状态;韩国位居第四,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值为1.00, 同欧盟一样显示出中度的比较优势, 整体呈波动状态;日本位居第五,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值为0.92, 同样显示出中度的比较竞争优势, 整体呈波动状态;美国和俄罗斯较弱, 两国每年的RCA基本上在0.8以下, 不具有比较竞争优势, 两国整体上都呈现水平波动状态。
资料来源:UN ComtradeDatabase。
3.2 国际市场占有率 (MS)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反映行业国际竞争力最为直观的指标之一, 国际市场占有率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该指标数值越高, 表示该国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越强。这项指标可反映一国某产业的综合国际竞争力。从表2可知, 欧盟的竞争力最强, 2000—2009年其钢铁制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值高达16.47%, 2000—2008年呈水平波动状态, 2009年增长到历史最高为20.7%;我国位居第二, 2000—2009年我国钢铁制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值为11.54%, 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 于2009年达到历史最高为19.27%;美国位居第三, 其钢铁制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值为7.72%, 整体呈下降趋势;日本第四, 其钢铁制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值为5.76%, 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韩国位居第五, 其钢铁制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均值为2.914%, 整体呈水平波动状态;印度位居第六, 其钢铁制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均值为1.59%, 整体呈极缓慢增长趋势;俄罗斯最弱, 其钢铁制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值为1.05%, 整体呈极缓慢增长趋势。
单位:%
资料来源:UN ComtradeDatabase。
3.3 贸易竞争力指数 (TC)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一国的某种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该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若TC大于0, 意味着一国是j产品的净出口国, 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TC小于0, 意味着一国是j产品的净进口国, 缺乏竞争力;若TC等于0, 说明该国j产品与国际水平相当, 竞争优势接近平均水平, 进口交叉明显, 进出口纯属与国际间进行品种互换从表可知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最强, 2000—2009年我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平均值为0.54, 整体呈上升趋势, TC值自2004年开始突破0.5, 在2007年和2008年达到最高为0.64, 表明贸易竞争力较强, 是钢铁制品的净出口国;日本次之, 其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平均值为0.38, 表明贸易竞争力较强, 是钢铁制品的净出口国, 其TC值整体呈波动状态;印度第三, 其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平均值为0.35, 自2001年起呈下降趋势贸易竞争力一般韩国第四其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平均值为0.25, 整体呈波动状态, 在2009年达到最低为0.14, 贸易竞争力一般;美国和俄罗斯不具有贸易竞争力, 两国每年的TC值都小于0, 属于钢铁制品的净进口国。
资料来源:UN ComtradeDatabase。
4 提高我国钢铁制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4.1 实施兼并联合重组, 提高产业集中度
企业重组是应对产能过剩、解决钢铁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的有效手段, 能够发挥钢铁企业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上下游市场的话语权, 有利于形成规范良好的竞争市场, 从而增强企业和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因此, 国家应该从战略高度引导和协助企业加快联合重组步伐, 鼓励现有企业联合重组。有条件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应该进行跨地区的联合重组。例如, 宝钢先后重组和控股了马钢、八一钢厂和包钢股份等钢铁企业, 并在以“兼并重组与新建相结合”的扩张方式扩大规模, 增强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从而提高了国家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4.2 企业应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加大研发投入
目前我国主要出口的钢铁制品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依托我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在国际市场上主要采取低价的竞争策略, 从而增加国际市场占有率。这也是导致美国、欧盟、加拿大、印度等国最终决定对我国的钢铁制品采取征收反补贴税的重要原因。因此, 我国企业应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集中力量和资金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同时, 加大研发投入,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软实力, 从而提高我国出口钢铁制品的竞争力水平。
摘要:本文在系统分析了我国钢铁制品 (HS编码为73) 出口规模和结构的基础上, 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等指标, 从多个视角对我国及世界钢铁强国钢铁制品的国家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钢铁制品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 但出口结构不尽合理, 需要依靠技术创新等方式来改善出口结构, 增强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钢铁制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组.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J].国情观察, 2007 (3) :29-32.
河北省钢铁行业外贸出口分析 第10篇
一、金融危机对河北省钢铁行业外贸出口的冲击
(一) 出口量锐减。
金融危机对河北省实体经济的影响从2008年8月下旬开始逐步显现并不断延伸。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巨大, 钢材退出“前三强”, 2008年河北省前三大类出口商品为机电、钢材、纺织服装。而2010年钢材 (剔除机电产品) 仅出口15.5亿美元, 下降76%, 所占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 从第二大类商品退居到第四位。金融危机后钢材出口的环比、同比等分析数据全部走低, 钢材消费需求大幅度降低。钢铁企业出口锐减。如表1所示, 2009年第一季度出口量仅相当于2008年高峰期的一个月。 (表1)
2010年河北省钢材出口有较大恢复, 全年出口钢材4, 256万吨, 同比增长73.1%。6月份出口钢材达到年内最高的562万吨, 之后受国际市场钢材价格由升转降、需求放缓和出口调控政策的影响, 钢材出口逐月回落。8月后, 月出口量维持在300万吨左右的水平, 钢材出口累计增长幅度也由最高152%逐步收窄到年末的73.1%。2011年河北省钢材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6.15%和40.17%。吨钢售价平均852.57美元, 同比提高20.68%, 但是河北省出口钢材均价比上海出口钢材均价1, 167.85美元低27.0%, 比全国钢材出口均价1, 050.36美元低18.83%。
(二) 主要出口市场萎缩。
从国外主要出口市场来看, 受金融危机影响, 2009年河北省国外主要市场均呈不同程度的收缩。其中, 对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的和东盟国家的出口分别占全省出口的23.6%、15.4%、8.7%、8.5%和6.7%, 分别下降了19.9%、12.3%、5.4%、49%和38%。如图1所示。 (图1) 到2010年河北省钢铁对韩国出口大幅增长, 对欧盟、中东地区出口出现大幅下降。亚洲、东盟是最主要出口地区, 对欧盟出口增长较快。1~9月份, 对主要贸易市场亚洲和东盟分别出口284.8万吨和64.3万吨, 分别增长10.1%和10.8%;对欧盟出口60.7万吨, 出口值达5.6亿美元, 量、值分别增长了68.9%和97.9%, 增幅较大;另一方面, 从行业划分来看, 其中钢铁、汽车业的出口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 造船、化工业等受到的影响较小。
(三) 重复建设, 产能严重过剩。
金融危机后, 河北省钢铁行业外贸出口量一降再降, 钢铁行业的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是导致钢铁成品出口恶性竞争的主要凶手之一。由于钢铁行业的高营业率, 各钢铁企业都在疯狂上生产线, 无需求而生产是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必然导致河北省钢铁行业的库存量上升, 尤以板材、热轧板与中厚板过剩最为严重。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有所放缓, 没有足够的新增经济项目, 新的产能给市场增添了不少的压力。原材料市场的不稳定, 政策的不完善, 过剩可能还将加剧。而国外钢铁市场需求量更严重下滑, 某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 致使河北省钢铁出口受阻。河北省钢材产成品库存仅2008年10月份同比上涨87.1%。库存量在经济增长低迷、出口受阻的双重压制下, 很难在短时期内消化。供大于求必然导致钢铁行业的恶性竞争, 因此很多中小型钢铁企业在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倒闭。
注:资料来源于石家庄海关网 (http://shijiazhuang.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171)
(四)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金融危机后, 河北省钢铁工业遭受到了很多贸易壁垒, 从案件存续情况看, 虽然案件数量有所减少, 但是案例的复杂程度涉及范围却加深。2011年国外对华钢铁出口产品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调查案件共计44件, 其中新立案16件, 初裁和终裁案件14件, 复审案件14件。从河北省钢铁产品涉及的案件情况看, 全年新立案件为9件。包括反倾销6件, 双反3件。2011年涉及河北省钢铁产品的贸易救济案件特点突出表现为涉案企业和涉案金额激增。全年涉及钢铁产品的贸易救济案件数量与上年相同, 均为9件, 但是涉案企业数量同比大幅增长41.98%, 涉案金额同比更是激增了351.83%, 这种情况在河北省还是第一次。国际贸易壁垒的种类和形式不断变化, 更灵活、更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不断发展、种类不断增多, 都给河北省钢铁工业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不少阻力。
(五) 贸易方式发生转变。
一方面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网络贸易方式方兴未艾;另一方面传统的贸易方式受到挑战, 一些传统贸易方式已不适应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些传统贸易方式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受到挑战, 如信用证、托收等结算方式的风险越来越大, 由于进口商资金链出现问题, 导致进口商欠款很普遍;使出口商的坏账率越来越高, 这就迫使企业必须采取更加安全、保险的贸易方式。
二、金融危机后河北省钢铁行业外贸出口SWOT分析
(一) 河北省钢铁行业外贸发展的优势
1、区域资源优势。
钢铁生产是铁、煤化工过程, 所需大宗矿产资源包括铁矿、煤及熔剂性石灰岩。河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已探明矿产资源量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49种。这为钢铁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对外依存度较小。另外, 河北省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北京、天津周围, 有环渤海经济圈。境内铁路干线横贯全境, 高速公路密集。隔海与朝鲜、韩国、日本相望, 是东北亚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国际消费市场巨大。
2、产业基础优势。
河北是我国第一钢铁大省, 从2005年起钢铁产量就一直位居全国首位, 是我国第一个年产钢超亿吨大省, 产业基础良好。其钢铁生产设备水平较高, 重点统计钢铁企业1, 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达60.9%, 100吨及以上炼钢转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56.7%, 大部分企业已配备铁水预处理、钢水二次精炼设施, 精炼比达到70%。钢材品种齐全, 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
3、政府的大力支持。
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2009年钢铁需求大幅度下跌, 我国政府重拳出击, 出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以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推进减量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 实施“走出去”战略, 在2010年底前投资4万亿元, 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据分析其中能够直接拉动钢铁需求的资金占20%左右。另外, 在政策方面, 政府更是对钢铁行业积极引导, 准确把握钢铁行业市场形势, 确保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 河北省钢铁行业外贸发展的劣势
1、产业集中度低, 布局分散。
河北省钢铁企业达202家, 其中拥有炼钢能力的企业88家, 独立炼铁企业42家, 独立轧钢企业72家。2005年河北省粗钢产量超过500万吨的钢铁企业只有3家, 仅占河北省总产量的38.5%, 炼钢企业平均产量仅为83.9万吨,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集中度偏低, 加剧了钢铁行业内的无序竞争, 布局分散使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2、产品结构不合理, 产品附加值低。
河北钢铁产品以粗钢为主, 在全国的占比超过40%, 而钢材产量在全国占比不足20%。对于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大、未来市场前景广阔的汽车用钢、特材钢以及高等级建材用钢等, 河北生产能力还十分薄弱, 导致河北钢铁出口产品结构的不合理, 出口产品多为粗加工的低附加值产品, 价格也比较低廉。高端产品产能不足与总体产能过剩的结构性矛盾依然较为明显。
3、发展粗放, 民营企业污染严重。
钢铁工业从铁矿石到终端产品, 钢铁产业链很长, 越靠近上游, 污染越严重, 附加值越低;反之, 亦然。而河北省绝大部分民营企业, 占得恰恰是产业链的最上游。随着产量的快速膨胀, 河北钢铁产业遭遇铁矿石、焦炭、水、电等多方面制约, 钢铁产业与资源、能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 联合重组势在必行。河北省钢铁企业烧结、炼铁、炼钢等工序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有待完善, 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有待进一步系统优化。
(三) 河北省钢铁行业外贸发展的机遇
1、并购国外企业的机遇。
金融危机为河北省钢铁企业并购国外企业提供了机会。国外企业包括钢铁生产企业和原料生产企业。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 钢铁行业面临巨大风险, 有政府背景的大型国内钢铁企业资金实力雄厚, 借金融危机大举并购国外钢铁生产企业。这有利于河北省钢铁行业海外建厂, 进而入主国际市场, 而并购国外矿企有利于中国钢企取得稳定的矿石来源, 并为中国钢企未来在铁矿石谈判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提供有力支撑。
2、兼并重组的机遇。
一方面部分经营不善钢铁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难以生存, 将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在钢铁行业低迷的时期, 会让更多钢铁业者头脑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出路和方向, 在钢铁行业利润被压缩、甚至部分生产者将面临着巨大亏损的特殊时期, 借助市场的力量进行大规模洗牌, 推进钢铁业的重组大步向前。
3、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机遇。
中国钢铁业在此特殊时期, 正积极调整发展策略, 应对金融危机对行业带来的冲击。目前, 钢铁企业正从加强成本控制, 调整定价策略和销售策略以及制定更为有效的竞争策略着手应对钢铁行业低迷运行的局面。钢铁业者不约而同地将眼光集中到节能减排方面, 这对增强全行业竞争力, 加强全行业的规范与调整都大有益处。
(四) 河北省钢铁行业外贸发展的威胁
1、贸易摩擦日益升温。
近两年来, 河北省部分钢铁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价格较低、对象较集中, 已经招致了来自北美、拉美、欧盟、东盟等出口目的国的贸易摩擦, 阻碍中国钢铁产品的出口。金融危机后, 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更是严重。
2、成本优势越来越小。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国内钢铁业的原材料市场表现较为混乱。河北省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需求量大, 2009年超过世界铁矿石海外贸易量的60%以上, 疯狂上涨的铁矿石价格, 不停地挑战河北钢企的承受底线。价格上涨源于中国对铁矿石的巨大需求, 而且这一需求正在逐年增加。而中国钢铁行业丧失了铁矿石定价主动权, 使得钢铁行业的原材料成本相对较高, 生产成本优势逐渐缩小。
3、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我国铁矿石资源不足, 人均铁矿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2%。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河北省钢铁行业普遍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资源约束日益显现, 环境制约也更加严峻, 这不利于河北省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树军.钢铁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与模式研究:以河北省为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
[2]范丽娜.当前河北省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坛, 2010.1.
钢铁出口贸易研究 第11篇
目前, 我国是世界上钢铁物流规模最大的国家。2012年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为9.11亿吨, 2013年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为9.35亿吨, 中钢协发布2014年一季度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数据, 2014年3月末社会库存量最高达到1941万吨, 比年初增长43.65%。一季度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累计产量分别为17970.51万吨、20270.01万吨和26141万吨。有关测算显示, 我国钢产量与物流量之比为1:5, 即每生产1吨钢就需要5吨物流量。因此可以推算, 2014年中国钢铁物流量已经接近“十二五”规划的45亿吨左右。但是随着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钢铁产能的不断扩张, 钢铁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日趋突出。钢铁贸易物流作为钢铁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的货物运输、仓储、加工、包装、交易等环节的集合。在钢铁工业供应链中, 钢铁贸易物流具有稳定生产、订单集成、售后服务和融资垫资等多项功能。尤其在产供矛盾日趋激化的阶段, 研究钢铁贸易物流的发展问题变得更加重要。
我国钢铁贸易物流主要有3种流通模式:一是钢铁厂直销直供。这种模式主要针对如造船、汽车、家电等终端需求大、专业性强的终端用户。二是钢厂与流通企业相结合, 联手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仓储物流中心。钢铁贸易公司已经意识到未来市场竞争就是供应链的竞争, 或者是产业链的竞争。一些有实力的钢材贸易企业与上游的钢厂和下游的船厂等企业, 结成供应链, 并组建钢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如鞍钢国贸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与上海物资集团乾通金属材料公司在上海组建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钢材的加工配送中心呈现出剪切线的技术装备、产品加工精度和加工自动化程度起来越高。三是建立钢铁物流园区。目前钢铁物流园区是现在钢铁贸易物流中最具有综合性功能的集聚区。钢铁物流园区 (现货交易市场) 是其中贸易物流规模最大的。大概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统钢铁交易市场通过设施升级改造的园区;二是大型钢铁生产企业投资建设贸易园区;三是钢铁企业与流通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园区, 从而实现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全面对接。
2013年, 我国亿元以上金属材料市场已达378个、营业面积3258万平方米, 其中大部分是钢材市场。据《我的钢铁网》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 全国省会城市及钢铁主要消费城市已建成规模钢铁现货市场 (或称钢材城) 共计194家, 其中, 华东地区占53%, 华北地区占16%, 东北占10%, 华中占7%, 西南占7%, 西北占5%, 华南占2%。在钢铁物流园区建设方面, 2013年, 全国物流园区843家, 比2012年增长28.9%, 其中运营389家;在建的342家;还在规划中的有112家。目前总体建筑规模比较大。欧、美、日、韩等钢铁产业较发达地区的钢铁物流贸易企业规模都无法与中国相比, 他们也不存在像钢材城、钢材现货交易市场、钢铁物流园等市场形态。2013年, 中国注册资金在5000万以上或投资总额在5000万以上的钢铁物流园已经超过500家, 具有行业标杆性质的管理企业前20家 (见表1) 。在钢铁贸易物流的参与主体中, 钢铁企业、经销商、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在流通链条中实现契约式的管理, 并逐步向供应链管理转变。
表1 2013年度中国钢铁物流园20强园区排名
排名名称排名名称
1成都量力钢材物流中心11唐山市佳源贸易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惠龙港国际钢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12成都龙港钢铁有限公司
3杭州崇贤港投资有限公司13陕西红光钢铁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4江苏金驹物流投资有限公司14武汉华鑫汇通金属实业有限公司 (长江金属)
5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15杭州三里洋钢材市场有限公司
6中国铁路物资柳州物流有限公司16山东世茂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7青岛华骏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7玖隆钢铁物流有限公司
8成都西联钢铁有限公司18唐山北方物流有限公司
9大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19无锡中储金属材料交易市场
10广州鱼珠物流基地有限公司20唐山象屿正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中商情报网[h t t p://w w w.a s k c i.c o m/news/201310/18/181155279423.shtml], 根据2013年度中国钢铁物流园50强园区名单整理得到。
国内钢铁贸易物流的业态主要以钢铁物流园区 (现货交易市场) 、钢厂自有加工配送中心、第三方仓库等三种形式存在。钢铁贸易物流的终端客户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客户群结构中, 机械、冶金、电力、石油、煤炭等工业建和筑业钢材使用量达到总消费量的93%左右;铁道、交通等交通运输业钢材使用占6%左右;其他约占1%。这样结构迫使钢铁贸易商实施大客户集中营销战略, 随着大客户市场萎缩便出现断崖式销售景象。
二、钢铁贸易物流遭遇现实问题
现代物流是物流与资讯科技相结合的全新生产和销售运作形式。我国钢铁供应链的上游钢铁企业因降产减排而步步压缩钢铁流通企业的生存空间。市场过剩和钢铁价格透明, 使得大量钢铁贸易物流企业因不能承载市场高库存导致的跌价而亏损频频。钢铁贸易物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其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三个方面:
1. 产业集中度低, 结构不合理
(1) 现阶段钢铁贸易物流企业数量过多, 规模较小。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共有25万家左右的钢铁流通和物流企业, 年营业额亿元以上不足总数的5%, 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占60%;年销售量在500万吨的企业只有3~4家, 绝大多数企业的钢铁销售量都在10万吨以下。相比在日本一级钢铁经销商不超过10家, 二级、三级经销商不超过80家;在欧洲大型钢铁贸易物流企业的年销售钢铁量达到1600万吨。从钢铁贸易参与人员数量来看, 目前我国10人以下的钢铁贸易物流公司占到65.78%, 11~50人的公司占到31.13%, 50人以上的公司仅占3.09%。显然, 我国钢铁流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 60%左右的流通量是通过中小企业来完成的。甚至部分钢贸物流企业还处于依靠电话联系、交易过程手工操作、实施人工装卸等初级物流的运作阶段, 盈利能力较差。
(2) 钢铁贸易物流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在地理区位上, 各类钢铁交易市场和加工配送中心低水平重复建设, 局部地区已经出现供给过剩问题;在功能界定上, 钢铁贸易物流产业链功能趋同, 缺乏配套的金融、保险等中间服务。如长沙市力邦物流园、长沙金属材料市场、雨花区矿通钢材市场、河西区金霞物流园等四个市场由于利益主体不同, 经营功能基本相同。园区企业提供的加工配送、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信息等服务普遍不够完善, 缺乏规模效益。与钢铁生产企业相比, 目前国内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钢厂只有9家。钢铁贸易流通企业在资源掌控、定价话语权上只能长期处于弱势被动地位;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和提升, 当前最为关键的工作就是提高行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
2. 缺少商业模式创新, 持续盈利能力较弱
理论上物流节点功能一般由物流中心承担, 物流中心可以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钢铁贸易物流企业建立的物流中心, 由于长期以来受“大而全”、“小而全”传统思想的影响, 大都各自为主, 自成体系, 自备运输车辆, 以自身的经营为轴心, 服务规范有限, 无法承担物流节点的功能。即使主要发挥市场交易、钢材装卸、中转储存功能的钢铁物流园, 运输、配送等功能由入住的流通企业选择各自物流运输企业完成, 难以整合物流资源, 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园区内部作业缺乏计划性, 交通流量极不均匀, 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仓储型物流企业的收入利润只有2.5%, 资产利润率不足1%。全国钢铁企业的流动资金一年只能周转2.28次, 金属产品和金属矿批发企业的流动资金一年只能周转2.59次。我国钢铁物流园区大多仍然依靠传统的仓储、加工、配货运输的经营模式获得利润。由于园区仓储服务和管理效率处于初级管理层次, 仓储资源实际上只是租赁给流通商, 由此导致仓储资源不但利用率低下, 而且仓储物资第三方监管机制缺失造成无法开展质押融资业务。即使部分园区有简易质押物资监管经营项目, 又因为监管能力、担保机制和信息手段落后等原因, 担保物资监管业务无法规模化, 企业、流通商和客户保理融资业务开展缓慢, 经营模式容易被模仿不能形成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没有市场参与者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能力。钢铁物流园区在交易方式上主要采用现货交易模式。交易环节多, 时空跨度冗长。从钢铁企业到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等多层分销流转终端消费者, 造成市场功能分散且贸易流通成本居高不下。随着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改变了贸易商的传统交易方式, 流通企业不能通过大量囤货而获利, 这样也削弱了钢铁物流园 (现货市场) 的盈利能力。2009年3月27日, 中国钢材期货加剧了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 迫切要求钢铁贸易物流企业提高持续盈利能力。
3. 供需市场信息无有效对接, 供应链利润微薄
钢铁贸易物流是一个跨企业、跨区域、跨行业的“无缝隙”信息传递与交流过程。信息是促进钢铁流通一体化的基础条件。钢铁流通的信息不畅, 表现在国内钢铁交易停留在简单的“一买一卖”交易模式, 钢铁贸易企业要花费大量的物力、人力去发现有效客户。依靠钢铁产品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来赚取差额利润。交易周期长, 容易形成库存积压。还表现在钢铁生产企业与中间商博弈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 使的相关企业在整个流通链条中经常处于“孤岛”状态, 最终导致整个钢铁供应链的利润微薄, 全流程因信息管理水平的落后而效率低下。2013年工信部面向多个行业实施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工程, 钢铁行业有4家企业被评定为电子商务和供应链信息化提升企业。但是目前钢铁电子商务除了少数企业有战略意识将网络延伸企业以外, 多数企业只是面向内部强化管理信息化。进入流通信息共享时代, 钢铁流通业将迎来三大变化:一是从基于人际网络交易转向基于信息平台的交易;二是从多级代理体系转向为专业化竞争协作体系;三是从信息不对称赢利转向专业化服务赢利。可以预言, 这种转变的核心要素, 就是信息网络交易模式, 是一个交易平台加若干物流信息节点的网络模式。这种模式是在电子商务基础上的, 实现钢铁及其相关产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全方位对称, 并将供应链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互为博弈的局面。这种模式使钢铁贸易商现在生存模式可能越来越难以为继。未来肯定不是一个传统模式简单的增量改进, 而是需要功能与服务内涵的巨大创新与集成。
三、钢铁贸易物流的发展对策与实证案例
现代钢铁贸易物流能形成完整的价值链, 为客户提供综合性服务。根据对当下钢铁贸易物流的现状和问题和钢铁贸易物流模式的弊端, 迫切需要以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化与实体业态融合的视角, 钢铁贸易商通过开展平台化运作, 共享用户资源和销售渠道, 体现钢铁物流内部网络状协作及整合来拓宽经营边界, 开辟新的蓝海。
1. 钢铁贸易物流发展对策的思考
(1) 实现钢铁贸易物流产业信息化集聚。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本质区别在于, 现代物流业除运输、仓储、配送、加工等传统功能要素外, 更应发挥资源配置、金融创新和市场引导等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 钢铁贸易物流新模式, 应是集仓储、加工、配送、交易、银行信贷、网络传播等一体化的钢铁物流园区, 达到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信息化。其中信息化技术既可当做使用工具, 更是协同工具。在未来阶段, 提升钢铁物流的信息化技术应用, 应针对整个物流企业管理的全流程。在国外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网络化电子物流的技术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因此, 笔者建议, 钢铁贸易物流建设电子商务平台, 应将以商品贸易、网上支付、身份识别、融资等与线下传统贸易实际相融合, 给生产者、钢贸商、消费者、仓储加工中心、运输商、结算和信贷银行提供的专业性服务。
(2) 规范钢铁物流园区要素整合。传统钢铁物流园业务本质是单一的土地租赁服务。而突破传统经营模式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把传统平面式土地经营上升到立体空间经营格局, 寻求土地单位面积的最大效益, 同时提供多元服务, 形成可持续的竞争能力。其一、打造钢铁流通的中央商务区, 利用仓储地产向仓储地产与商业地产整合转变, 增加园区客户有效访问量, 提高物流土地的综合收益, 解决持续盈利问题。其二、实现020管理思维, 提升对客户的网上和网下综合服务能力。信息网络服务和电子订单采购是钢铁贸易物流优化管理的优先工作。通过期货交易信息来改善现货市场不对称关系, 来提高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流动, 减少流通中间环节, 降低产供需交易成本;通过信息网络, 多地协作配送, 促使产品在更广阔的区域内顺畅流通。
(3) 提供钢铁供应链的全程服务。云计算是对多种资源的统一管理、多种服务的统一提供的新技术范式。云计算所提供的大型数据中心, 海量数据存储、运算、分析、挖掘的能力, 可以有效地帮助钢铁贸易物流服务商分析获取的大量数据, 提取有效信息, 为企业商业智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钢铁贸易物流服务商可以借助云技术去挖掘潜在的客户资源, 研究如何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给客户提供动态和个性化的高效率服务。这种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 包括产品本身的个性化 (钢材品种、规格、材质、重量、体积、功能等) 和服务过程的个性化 (包装、剪切再加工、配送、传递时间、交付的及时性等) 。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下, 服务的快速响应优势和服务运作可视化将逐步取代钢铁产品的质量、价格、成本等优势, 成为钢铁贸易物流企业市场竞争的焦点。服务运作可视化可使供应链各环节对自己、上下游乃至终端用户的活动、资源状况、客户订单和处理进度及时掌控。钢铁贸易物流服务商为灵活适应生存环境所建立的弹性化组织、虚拟组织、动态联盟等都是建立在电子商务基础之上, 从而实现企业间信息共享与交换, 共同管理订单,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钢铁贸易物流服务商可以借助网络创新营销活动的形式和手段。如网络广告形式 (Banner、button、文字链、弹出窗口、flash动画等) 、搜索引擎推广 (今日搜钢、关键词竞价广告排名、百度或Google的一般搜索、固定排名、竞价排名等) 、网络短信营销、网络传真营销、网站平台内的互动传媒、email营销等, 增强企业在信息发布、渠道支持、用户互动、效果监测方面的能力。钢铁贸易物流服务商大力发展跨区物流服务配套设施、电子商务系统和实时安全支付结算系统等基础性建设, 完善企业跨区销售、融资和结算服务。
2. 钢铁贸易物流信息化实证案例
欧浦公司是2012钢铁物流园50强企业, 投资建立欧浦交易网, 在国内率先实施钢铁交易的电子商务。国内钢铁网在交易方式上多为电子远期交易而缺少现货交易。欧浦公司已经实现电子钢铁现货的交易模式。欧浦电子钢铁交易平台“交易网”, 采用“会员制+透明式”交易服务模式。网络系统采用B/S结构, 平台会员通过互联网远程对自己仓库物品进行信息查询、货架管理, 并可使用钢市行情分析系统、信息平台、运输平台、加工平台、金融质押平台等。用户可自由使用。欧浦电子钢铁交易平台能够向钢铁生产企业、钢铁贸易商和客户, 提供钢铁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可用资金查询系统等, 还提供物流最新新闻、价格趋势、行业新闻等咨询服务。电子钢铁交易平台有效解决了传统钢铁贸易模式中的购销矛盾。
欧浦公司设备自动化、过程控制、车间管理和区域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开放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利用信息化的手段, 通过管理订单、计划生产、管理物料和财务管理的多环节一体化, 实现传统业务模式、会员协作和业务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通过欧浦公司信息化的案例, 我们可以看到, 欧浦公司钢铁贸易物流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钢铁流通服务上。体现在为客户能够提供仓储、加工剪切、货品质押监管、运输、货品流转、配套商务和物流集成服务“一站式”的基础上, 利用电子商务平台, 为客户提供现货交易、资讯服务等钢贸增值服务, 并革新物流企业经营模式, 将仓储设施打造为开放式的钢材超市, 将静态的仓储改选为动态的交易市场, 提升物流土地价值空间, 以“物流实体+货物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 并参与到客户的供应链管理之中, 诠释新型钢铁贸易物流, 从而实现“钢铁物流方案提供商”的战略定位, 提供几乎涵盖目标客户所有环节的服务, 实现了钢铁物流的专业化外包和全方位增值服务。这样对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和业务模式的要求, 很好地优化和平衡传统物流服务, 创造企业利润增长点, 无疑为钢铁贸易物流企业适应信息化的发展探索一条正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文杰.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30-35.
[2]邹志琴.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的物流模式研究——以欧浦钢网为例[J].商场现代化, 2010, (11) :75-76.
[3]李杰.中国钢铁流通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1.
[4]洪黎明.以电子商务贯通钢铁物流产业——解读欧浦钢铁物流的信息化实践[EB/OL].中国信息产业网http://www.cnii.com.cn/wlkb/rmydb/content/2013-02/04/content_1089743.htm, 2013-02.
[5]姚文斌, 宫改云.钢材流通业发展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7, (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