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考试题官方分析完整版!给在读初中生划出了这些重点![分享知识与生活作文]
南都讯 7月26日下午,广州市教育系统组织了专家老师对今年广州中考的各科试题做了分析。
语文
文言文、传统文化、大阅读
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余伟点评本次广州中考语文时划重点,今年广州中考,语文科试卷命题在素材选择、情境设置、语言实践、名著阅读以及对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等各个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呈现传统文化魅力多,聚焦生活情境多,阅读考查特色多,作文考查点位多四大亮点,提醒学生要感知传统文化,热爱现实生活,注重阅读积累,弘扬主体情怀。
点评人:余伟(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一、传统文化魅力多,要感知传统文化
本次试题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如课内外文言文材料均选自《史记》,引导学生传承优秀文化。注重彰显本土文化。广州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本次试卷的材料,选取了有关广福戏台、小区微改造、广府灰塑等内容的文本,文字充满生活趣味与文化气息,可读性强。多关注传统文化,多感受家乡文化,是今后语文学习的一个趋势。
二、聚焦生活情境多,要热爱现实生活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试卷中注重体现实践性,既是学科特点的要求,也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相一致。本份试卷在试题命制上的突出特点是关注生活,重视设置情境,提出任务,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中进行阅读和表达。如语用题,以有关广福戏台的阅读材料设置情境,让学生拟写对联,所写对联既要符合写作基本要求,又要贴合情境;又如古诗默写,选取学生熟悉的诗词归纳学习活动创设情境,考查对古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再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让学生读完文本后思考“广府灰塑”能成功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的理由,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理念。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只有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用,做到学用结合,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三、阅读考查特色多,要注重阅读积累
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目标。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阅读中获得感悟与启发,可助力初中生文化素养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试题一共选取了五个阅读文本,涵盖了文言文、古诗词、信息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命题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设置灵活,颇多亮点。试题综合考查阅读理解能力、鉴赏分析能力、思想与情感的感受能力、文本的品读能力和领悟能力以及阅读的思维品质等。题目设置方面稳中有新,如:课内外文言均出自《史记》,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阅读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对人物形象的考查关联了教材内容,综合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比分析能力及相关的思维品质。
四、作文考查点位多,要弘扬主体情怀
本次作文题目是“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延续了近几年广州中考一贯的命题风格,体现出“求真实,寻大我”的突出亮点。
先说“求真实”。作文题目不设置审题障碍,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能从日常生活中表达真正有个性的见解与感悟。作文题体现出广州市一贯追求的“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理念。“我能为你做点什么”是一个征询式的、带有表达交流愿望的句子,“我”和“你”是互动交流的双方,作文中的事、情、理都是在“我”与“你”之间因某种关联而发生与发展。“你”这一代词,既可以代入个人,亦可以代入集体,也可以代入抽象的事物。题目中的“能”有两重意思,一是自己的能力可以胜任,可以完成;二是征询意见,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或为实现愿望作深入思考、审慎分析。
再说“寻大我”。命题秉承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我能为你做点什么”表达的是“我”对他人的主动关心,愿意为他人服务、为他人努力、为他人工作。作文题目站在学生的成长立场,引导考生回顾、体验他人为自己、自己为他人、我为社会、我为理想而付出等优秀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学会主动关心、包容体谅他人,乐于奉献集体、社会的美好情愫,力求与人为善,和谐共进。
写作是一个挖掘、整理、反思、提纯生活的过程,优秀的作文题目可以促进学生通过写作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将善的、美的价值追求融进写作过程,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人格修为,并促使学生将其内化为精神动力,外化为行为的自觉;在潜移默化中立德树人。
数学
理解数学,而非通过刷题用套路去解题
黄埔区教育研究院,市初中数学中心组成员,数学教研员,中学数学正高级教师甘晓芬表示,中考数学试题传递的是信息——中考不仅考查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了数学思维能力,思维训练要经历探究的过程,理解数学,而不是通过“刷题”用“套路”去解题。
点评人:甘晓芬(黄埔区教育研究院,市初中数学中心组成员,数学教研员,中学数学正高级教师)
一、“稳”字当头,有温度
今年中考比较特殊,学生学习会受到疫情的影响。而且,中考时间也推迟了。整体上,试题命制体现了一个“稳”字,在试卷结构、题型特点上与往年保持一致,难度稳定,表述简洁、明了。我们相信学生答卷时能感受到这份试卷传递的温情和暖意。
二、重视教材,有基点
很多试题都能在教材看到他的影子,如第2、7、8、13、16、17、18、24题均源于教材,进行了有效而科学的原创性改编。这种考法有正向,提示平时教学要重视教材,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与示范。
三、广泛覆盖,有区分
中考是毕业试与选拔试两试合一,既要考虑知识、基本思想方法的复盖面又要考虑良好的区分度。命题者用知识点交汇的办法,做到了一级知识点全复盖、核心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多层次考查。虽是知识交汇但又较好地驾驭了难度,使整份试卷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例如第3、5、7、14题,这些题目是2~3个知识点的交汇,难度都控制在简单题的范围;第9、10、15、19、21、23题,知识交汇多,难度也都控制在中档题的范围。24、25覆盖面广,难度也是阶梯式逐步加大的,利于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
四、紧跟时代,有应用
广州中考数学卷继续体现时代性、思想性、应用性,进行了德育的渗透,很好地发挥了试题教育功能。比如第2题是疫情形势下学校饭堂提供套餐的背景,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第16题是线段测量取近似值问题,充分体现了“用数学”的理念;第20题“养老问题”为背景,勾画了老百姓“老有所依”的美好生活;第22题以热门、高科技的“粤港澳大湾区自动驾驶”为背景设计解决问题,体现了广东在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活力和速度。
五、注重能力,有创新
创新是这份试卷的一大亮点,例如第9题巧妙地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第24(2)巧妙地融入了建模思想。第24(3)问实际上是学生熟悉的 “将军饮马”问题,但呈现形式上很有新意。
试题传递了一个信息,中考不仅考查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了数学思维能力,第24题是需要学生经历操作,猜想,问题转化的过程,得出结论的。试题的引领、导向是非常明确的,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是思维的训练,要经历探究的过程,理解数学,而不是通过“刷题”用“套路”去解题。
六、关注衔接,有发展
在初高中衔接方面,对高中阶段学习所必须具备的代数运算基础,重要的数学思想均进行了重点考查.例如第25题对运算能力尤其是对抽象字母运算有较高要求;第6、21、23题对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做了全面考查.
总之,中考要让老师更深刻地体现到,数学教学不仅要教数学知识,同时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要培养灵活、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才是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而不是让学生仅会用固定的模式套路解题。
英语
要鼓励加强英语材料的分级阅读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学英语教研会会长,中学高级教师梁厚富分析试题时表示,要鼓励孩子加强英语材料的分级阅读,读丰富的内容,读经典的内容,读有价值的内容。如何阅读是关键和核心问题,要倡导通过深度阅读——包括教材课文阅读、基于教材单元主题的整本书阅读或主题群文阅读、全科阅读、多模态阅读等途径,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素养和能力。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学英语教研会会长,中学高级教师梁厚富
2020年中考英语试卷选材富有特色:语篇类型多样,话题丰富新颖,覆盖古今中外,人文与科学并重,兼具教育性、知识性与趣味性,让考生在不知不觉中领略文字之美,汲取知识养分,体验阅读的欢愉,感知表达的力量,全卷语用平实顺畅,整体难度平稳可控。
一、英语材料阅读凸显价值观
1.开篇三个故事充分发挥了学科育人的功能。语法选择题取材于真人故事,讲述主人公坚持每周为边远山区孩子送书上门的感人事迹。完形填空题素材为寓言故事,讲述小黄蜂如何急中生智,成功救大斑马脱险,回报救命之恩。阅读A篇讲述山区少女在危急中运用书本中的急救知识成功施救,获得认可的故事。三个故事的主人公具有相似特征:(1)小人物;(2)怀大爱;(3)成功地运用所长(图书资源、智慧、学识);(4)用实际行动帮助了有需要的人,体现了平凡人物的人生价值实现。这些故事一定会让考生有所触动,积极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
2.培育文化自信。考生还可以通过阅读B篇增长见识,了解发源于中国的风筝如何飞出亚洲、风靡世界,在人类探索中发挥作用;通过阅读C篇,了解五项奇趣运动,拓展文化视野;通过阅读D篇了解太空种植团队如何攻克技术难关,倡导科学探究精神;通过阅读填空题的语篇了解“口述故事”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文化传承的意识。其中,阅读D篇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门学科基础知识和原理以及科学探索的思维方法,充分体现英语阅读的跨学科性及问题解决。
二、英语书面表达突出任务驱动
书面表达特色:有温度、有深度、有效度,兼顾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设置问题情境,着眼于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1.情境真实自然,再现学生日常,熟悉亲切。
写作情境是:在英语课上,班级进行了“我送过的一份珍贵礼物”的主题分享。写作任务是:根据要点,写一篇短文,汇报四人小组的分享内容。类似学习活动在英语课上十分常见,考生容易产生亲切感,有助缓解对于写作的畏惧。
2.主题源自教材,倡导问题解决,以小见大。
“珍贵礼物”的主题,源自九年级教材,试题整合了阅读文章《麦祺的礼物》后关于“礼物”的听说和写作活动板块内容,引导考生再度思考礼物的意义和价值,学会通过合适的礼物表达心意,破解日常交际中“送礼物”这件“小”事中的“大”难题。
3.要点呈现巧妙,易于引发共鸣,意味深长。
写作要点的呈现,别具匠心:关键词以英语标示,消除词汇障碍;礼物的选择意味深长,用图片呈现,易于激起考生的情感共鸣:靓汤,升腾的是浓浓的亲情;相册,忆起的是好友欢聚的时刻;看着送给外教的熊猫剪纸,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正所谓:一碗靓汤谢亲恩,一部相册存友情,一幅剪纸传文化。
4.任务留白充足,表达自由度大,区分度高。
试题延续了英语中考作文半开放性的特色,在规定内容以外适当留白,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主题表达,充分体现了书面表达“写我思、抒我感”的本质,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个性化表达与创意空间。
三、英语考试传递的教学观
观点1:学科教育以“育人”为根本宗旨。故事育人,小人物的榜样作用更有说服力。所以,要鼓励孩子加强英语材料的分级阅读,读丰富的内容,读经典的内容,读有价值的内容。
观点2:如何阅读是关键和核心问题,我们认为要倡导通过深度阅读——包括教材课文阅读、基于教材单元主题的整本书阅读或主题群文阅读、全科阅读、多模态阅读等途径,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素养和能力。
案例1:2020年中考英语的语篇,语篇特征典型,有利于学生迁移运用语篇知识,迅速把握篇章结构和主旨大意。例如,获得大斑马帮助脱困的小黄蜂最终以自己的急智帮助大斑马逃脱狮子的伏击的寓言故事,就是非常典型的寓言故事展开模式。又如,阅读B篇风筝发展史的介绍,基本按时间顺序列举了大量关键史实。再如,阅读D篇太空种植探索的报道,就是基于问题——解决的科研思路展开的。
案例2:2020年中考英语的语篇,语言地道优美、行文规范,但只有具备一定英语阅读能力的人才能充分领略其文字之美,真正体会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那触及心灵、春风化雨的神奇力量。例如:第一个故事结尾处描述主人公与山区孩子虽被群山远隔,但却在同一天空下沉浸于书本中直至深夜无眠,那画面如此唯美,细腻动人。又如,阅读B篇开篇就以“你会怎样制作一台时空穿梭机呢?”的设问引人遐想,然后任由一只风筝牵引读者穿越回到过去,重温风筝两千多年精彩发展史,最后以“让我们一起去放风筝,领略千百年来放风筝者的奇妙感受吧”的呼吁收篇,令人心驰神往。
案例3:纵观全卷的阅读题目,无论是细节题、主旨题还是推断题,都要求学生精确理解上下文中的词句意义,深度理解文本,具备释义、从文本中举证、梳理与归纳概括信息、分析推断等高阶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依赖于深度而广泛的阅读,持续深入地开展课内-课外主题阅读和全科阅读,引导学生自觉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充分利用跨学科知识和非文本信息帮助理解,培养阅读与欣赏长文的韧力,养成基于阅读进行表达的习惯。例如阅读D篇关于太空种植的报道,涉及太空重力环境、空气不流动、植物喜光性与趋光性、光合作用以及需要吸取二氧化碳等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而关于植物几个关键概念(种子、幼苗、根、茎使用英语图示;又如阅读C篇要求学生根据文本信息选出正确描述相关运动项目的图片。
观点3:英语考试只是手段,要以考促教,以考促学,评价活动应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教—学—评”一体化的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进而提高英语学习效能的有效手段。
例:2020年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要求学生根据所给要点写一篇短文,汇报四人小组关于“我送过的一份珍贵礼物”的主题分享的内容。这个评价任务情境很真实,是常见的英语课堂学习活动,体现了基础性。话题源自教材《麦祺的礼物》课文学习后的听说和写作活动,要求考生对礼物价值及适切性深入思考,体现综合性。在一篇百字左右的英语短文中简明扼要地汇报四个人的分享内容,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信息整合、遣词造句和逻辑连贯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体现应用性。而半开放性的内容要求,给予学生个性化自主表达的自由,体现了评价活动的创新性。可见,这个评价活动是兼顾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的。
那么,怎么才能保证学生能够成功完成上述任务呢?“教—学—评”一体化的深度学习是关键,关键环节包括:提供典型的语篇范例和语言支架,引导学生通过语篇分析、语言学习与练习巩固内化知识。保证小组讨论的有效开展,让学生能够围绕内容和形式展开充分的讨论,在分享中互相学习,深度思考。
物理
强调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解题到解决问题
广东实验中学,信息化发展中心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李梁分析,本次中考物理题量适中,内容结构合理,关注教材内容的统整开发,强调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重视“生活·物理·社会”的课程理念,考查学生从情境中辨识、提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初中物理教学要重视教材,要突显物理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点评人:广东实验中学,信息化发展中心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李梁
一、回归教材素材,落实基础方法
试卷部分题目素材源于教材的实验、插图及习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素材的分析理解。如物理卷第13题,改编自教材的实验情景,让学生画出对应的光路图,综合分析实验现象中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此类题目意在通过考试的反拨作用,引导教学回归课本,引导老师和学生认真研读教材。
二、体现学以致用,从解题到解决问题
在疫情期间,为了保障群众的健康,在医院、学校等人群聚集较多的场所都会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杀菌。如物理卷第14题以家用消毒柜的紫外线灯为例,简单普及紫外线波段和穿透性等知识后,让学生运用新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并从中了解紫外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防护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此类题目意在增强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识,让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推到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
三、选取生活素材,发展关键能力
物理试题精心选取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过程、实验探究等各类情境素材,丰富信息呈现形式,关注教材内容的统整开发,突出关键能力考查,提升考试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如物理卷第10题,“将身边的物理引入试题”。铅笔是学生常见的文具,而教材也将铅笔作为素材纳入变阻器的教学过程中。本题从另一个角度切入,通过对铅笔涂划的线条的电阻进行测量,让学生从题中的图、文、表格等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运用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分析和推测“铅笔型号”和“重复涂划次数”对线条电阻的影响,判断哪条线条电阻最小。此类题目为初中教学提供了新颖的实验素材,既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又帮助教师开阔物理视野、丰富物理视角,提升考试评价对推动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
四、突出学科特点,聚焦综合能力
本次物理试题加强了对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考查,如:批判性思维、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运用物理学术语言表达的能力,引导教学要突出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的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如物理卷第24题,以生活中常见的电子秤创设情境,用电子秤分别对水和油的体积进行测量,提出疑问:“电子秤可以测液体体积”这个说法是对的吗?题目鼓励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通过分析发现该电子秤只能测密度等于水的液体的体积。这道题从小处看是一道物理实验探究题,从大处着眼,此类题目意在培养的是学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大量真假信息中通过逻辑分析、分辨真假、提取有用信息的关键能力。
五、引入科技发展内容,增强对现实情境的考查
新能源的利用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如物理卷第17题用新能源“氢气”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特别是能量守恒观点的理解,突出强调学生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本题也让学生看到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发学生关注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进一步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和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化学
可持续发展观念全面渗透在今年的试题中
广州市铁一中学,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何宗艳分析道: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是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长期秉承的基本理念,民族自信、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低碳生活、安全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可持续发展观念全面渗透在今年的试题中。“答题即教育”,学生完成考试的过程也是全面检查和再次巩固化学学科素养的过程。
点评人:广州市铁一中学,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何宗艳
一、展现中国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今年的中考化学试题挖掘我国古代化学方面的发明或技术成果,展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第2题所涉及的酿酒工艺、冶铜工艺、制墨工艺、火药应用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果,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不让于任何民族。第23题呈现了我国科学家张青莲在现代化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第24题取材于今年5月5日成功首飞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我国最新研制的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也是一种更为环保的火箭。
二、凸显化学价值,增强科学理解力和社会责任感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化学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上正在做出积极的贡献。化学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第3题以核酸为载体考查化学物质组成、结构与性质功能的关系认识,让学生初步理解核酸检测能识别人体是否被某种病毒感染的基本科学依据,养成以科学的视角分析看待身边事物的习惯,使学科学习融入生活,让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在真实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切实发挥作用。第18题借助考查有机合成材料,不仅展现了合成材料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且渗透了浓厚的环保理念。第10题考的是燃料,渗透和传递的却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实际行动。近年来森林火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第11题考查了扑灭森林火灾有效方法中的化学原理,也再次向学生强调掌握和正确运用化学知识对于安全生产保护生命是何等重要!这些试题的设置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的贡献,增强对化学科学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注重科学思维,增强学习乐趣和探究创新力
初中化学是学科启蒙教育,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以及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十分重要,今年的化学试题有多处基于教材核心知识发展出的开放性问题情境,让学生容易入手答题却又充满探究未知的趣味性、思想性。例如从微观本质解释宏观现象就是化学最有魅力的部分之一,也是重要的科学思维,第24题通过探究不同情形下瓶中的气体压强问题,考查学生在分子层面洞察事物的思维品质。第27题提出了多个“神奇的科学猜想”,让学生结合从化学学习中获得的认知进行研判,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第29题则创设了让学生自主合成陌生物质的开放性情境,一是要宣扬化学学习是非常有规律并非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二是让学生置身于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下做出自己从未做过的设想和推理,并渗透实证思维。
四、重视化学实验,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和生活问题探究意识
伟大的发现总是源于耐心的实践和细致入微的观察思考,动手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将于2021年正式纳入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今年的中考化学试题中更加重视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础实验的考查。第15题以粗盐提纯为例,引导学生在实验学习中要“手脑并用”,学会边做实验边反思,这不仅是学习的好习惯,也是优秀劳动者所具备的品质。第26题是专门针对如今学生在实验室常犯的毛病而设置的,很多学生在实验室不敢动手不会动手,既不能保证安全也不利于发展能力和思维,学生在化学实验室中的表现与日常生活中是否勤于劳动和实践密切相关,本题甚至可以说考查出了学生在家做不做家务、进没进过厨房,有没有形成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鼓励学生多参与生活服务性劳动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也能促进学科学习。第28题也是以教学中的重点实验为载体,检测教学中学生分组实验的落实情况,只有亲身经历了实验操作过程、细致观察过实验现象的学生才能答好。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
试题着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动态
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中学政治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叶婉帼分析,今年广州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在素材选择、能力考查、素养培育等方面着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动态、理论联系实际、涵养家国情怀。
点评人: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中学政治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叶婉帼
2020年广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考试即教育,中考以“上好初中阶段最后一堂思政课”为使命,让考生在读题、思考、书写的全过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洗礼,全面引导考生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关注热点,涵养家国情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坚韧奉献、团结协作,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这套试卷第8题通过描述两位学生克服困难上网课的案例,引导考生在学习中要适应艰苦条件,坚守自我追求;第9题列举了为抗疫作出重要贡献的多个群体的事迹,引导考生认识集体主义的作用。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同国际社会开展交流合作,第23题引导考生领会我国在支持全球抗疫中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学法用法,彰显法治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几乎所有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第22题巧妙设置了李某在人生中遇到的若干重要事件及相关疑问,并罗列了民法典的若干条文,供考生选择应当适用的法条,考生通过做题,答疑解惑,增强法治意识,引导考生做到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贴近生活,考查学科思维。一是考查考生辩证思维能力。如第11题以失去右臂的初一学生小张打篮球的事例,引导考生认识生命是宝贵的、有韧性的,要在挫折中发掘生命的力量;第12题列举人们上网中常有的行为,要求考生辨别这些行为是否合理。二是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13题引用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导考生思考其在人际交往中的启迪。第19题展示了漫画《这也是金山银山》,漫画寓意深刻、引人深思,分析垃圾分类的社会效益、经济价值。
情系广州,强化责任担当。第18题以永庆坊“微改造”及其成效为素材,启示考生要关注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第21题以广州对口帮扶毕节为素材,介绍广州在精准扶贫、帮扶毕节实现全面小康的积极作为,引导考生结合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解读广州的帮扶努力。第24题描述了钟南山院士的先进事迹,要求考生给钟院士写信,谈谈感悟,引导考生从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等角度思考人生。
2020年广州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在素材选择、能力考查、素养培育等方面着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动态、理论联系实际、涵养家国情怀。2020年广州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体现了习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八个相统一”,对广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具有非常好的导向性。
采写:南都记者 叶斯茗 实习生 邓安晴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