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期教育的问题范文[专家育儿知识文章分享大全]
篇1
关键词:早期阅读;学前儿童;回顾与展望
一、引言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National Reading Committee)针对当时20%――40%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因为不会阅读而产生学习障碍的问题提出了“阅读准备”(Dyslexia)的观点。由此便引发了对早期阅读价值问题的争论,“一些教育家认为,如果大脑没有在适当的时候受到刺激,有些东西就会永远丧失。而持不同意见的一些教育家认为,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一般很难有效地学习和阅读;人为的加速儿童的发展,是一种强制性的早期学习,忽视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的特点,不利于儿童个性的和谐发展。”(顾明远,1998)
近年来,早期阅读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理论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2)也明确的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感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不可否认的是,与国外相关研究相比,国内关于早期阅读研究起步较晚,并在早期阅读能力的理解上存在较大差异,在早期阅读能力的影响因素方面研究较少,尤其是国外已有大量研究成果的家庭读写环境与早期阅读能力的相关研究,国内更是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对我国既有研究进行梳理、反思、展望。
二、概念界定
(一)阅读
《教育大辞典》对“阅读”定义是:“阅读时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顾明远,1998)美国早期阅读委员会认为,阅读可以定义为:以理解为目的,运用书面拼音知识和口语语音知识,从印刷文字中获取意义的过程。(凯瑟琳?斯诺,2006)
(二)早期阅读
《教育大辞典(下)》中指出:早期阅读(early reading)是儿童1岁半以后即开始的阅读。主要由成人将儿童读物中的内容读给幼儿听,儿童识字后,进入自己阅读。
《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指出,早期阅读是学前幼儿接触、学习书面语言的活动。相对于学习口头语而言,早期阅读是幼儿开始接触书面语言的表现,早期阅读应当包括一切与书面语言学习有关的内容。
三、我国既有早期阅读研究主要内容的梳理
(一)关于早期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
早期阅读的内涵特点、价值以及早期阅读能力的构成是早期阅读研究和早期阅读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正确的开展早期阅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最早的相关文章是由周兢、程晓樵1995年撰写的,在以后的一些文献当中(黄晓娟,2002;周兢,2002、2005;张明红,2000、2005;余珍有,2005、2006、2008),研究者基本上对早期阅读的价值问题达成了共识。早期阅读核心能力的研究却不容乐观,只有少数介绍国外研究成果的文章以及周兢所提出的三种主要核心能力的理论建构。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次明确的把早期阅读教育纳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为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但是,由于早期阅读教育的理论体系总体上滞后于教育实践,有关早期阅读教育的一些问题,迄今为止尚未在幼教界形成共识,导致实践层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根据近几年来对早期阅读教育的思考,早期阅读教育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刘先芳,2007)认为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单一、片面
很多家长和老师在对早期阅读的理解上有些偏颇,过于强调认知,把阅读当成一中获取知识的手段。甚至很多人直接把早期识字等同于早期阅读,使得早期阅读的目标人为的被缩水。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识字,有集中识字的现象,使幼儿的注意力只在汉字上;过分强调认知,过早的让幼儿把阅读当做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
2教学方法不当
在早期阅读教学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是片面强调记忆,以幼儿会复述故事为主要目的;而是强调材料中的文字信息传达给幼儿,以识字代替阅读;三是忽视了幼儿自主阅读习惯、阅读兴趣、能力的培养。如取书、收书、翻书的基本常规;听读、朗读、跟读、欣赏的基本能力;握笔、坐姿的一般常规等都是在幼儿阶段应该形成的,对幼儿今后成为有效地阅读者、流畅的阅读者有很大的帮助。
3.阅读的环境比较缺乏
“让孩子成为读书人,让社会充满书香。”这无疑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是目前大多数社区、家庭还没有形成有利于读书的环境和习惯,对幼儿的阅读获得缺乏科学指导,幼儿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的熏陶,缺乏适宜的阅读环境。文雅有序、温馨人文的高质量的阅读环境,在目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体现的较少。(刘先芳,2007)
(二) 关于早期阅读教育价值与意义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早期阅读中一些重要的维度进行剖析,如早期阅读的意义、价值等。周兢在1996年就提出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幼儿在集体环境中与教师、同伴分享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也有学者从幼儿发展角度认为早期阅读在丰富幼儿应有的词汇,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思维的发展,密切亲密关系、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在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等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张明红,2000)。
1.从语言发展的角度
有学者指出早期阅读核心价值是引导儿童从理解和运用日常用语,向理解和掌握科学的语言发展,并以此理解文本内容所蕴含的人类智慧(章红,2009)。
2.从儿童发展的角度
幼儿早期阅读可以扩大幼儿生活、学习的范围;建立初步的“读写”自信心;提高儿童的自我调适能力;享受分享阅读的兴趣等(余珍有、周兢,2003)。有学者在肯定上述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幼儿早期阅读是积极刺激智力发展的一剂良药,有利于开发右脑的潜力,阅读可以丰富幼儿的经验,增添幼儿的生活感受,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是幼儿为入小学做准备的重要方面;良好的阅读习惯会陪伴和影响整个求学过程,使儿童终身受益(祝士媛,2007)。
(三)关于早期阅读教育策略的研究
培养儿童基本阅读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定的指导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的识记效果,增强儿童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地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形成,促使儿童尽早从亲子阅读、分享阅读向自主阅读过渡(杨玲,2010)。
解决早期阅读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包括:
1.完善早期教育的目标体系
早期阅读的主要目标是兴趣的培养,因此阅读的范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文本材料,还应该包括图画、标识标记。除此之外,通过早期阅读还能帮助幼儿积累一系列社会文化方面的经验;;促进儿童人际交往和认识世界,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成为流畅的阅读者等。因此,幼教工作者有必要对现有的阅读教育目标做一些理性的分析,不管教师们使用哪一套教材,都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对阅读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
2.提供新鲜、优秀的的文学作品
鲁迅先生就特别强调“给儿童提供有价值有味道的文学作品”,虽然目前还没有量化的衡量标准,到底应该给幼儿提供怎样的文学作品才能算是优秀的、有价值的、有味道的。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注重幼儿的生活体验,反映儿童的真实感受;(2)注重嘴贫的趣味性、戏剧性;(3)注重作品的新颖性;(4)注重作品的艺术性、文学性。
四、对我国既有早期阅读研究的反思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幼儿早期阅读研究的发展在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总体特征,对幼儿早期阅读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不少值得借鉴或反思的地方。
(一)研究还需得到重视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早期阅读教育在我国幼教领域轰轰烈烈的展开,时间的发展催生了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早期阅读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主要表现在早期阅读研究文章的数量逐渐上升,参与研究的人员不断增多,由最开始以理论工作者为主体,到现在不断扩大的研究队伍。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可以看出,研究主体还较缺少经营行政部门的参与,且一线教师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早期阅读教学经验的分享阶段。
(二)研究内容亟需扩展
目前关于早期阅读的研究涉及到早期阅读的本质、功能机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价值;关心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核心能力的培养,早期阅读环境的创设和阅读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早期阅读的方法和途径等。有资料显示,其中有关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方面的经验总结类研究较多。总体表现在不断深入,但内容的广度还不够,同时可以发现关于本土化的研究较少,研究者多从一般意义上谈论早期阅读教育,而缺乏结合当地实际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有待多样化
幼儿早期阅读的结构、过程、环节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早期阅读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因此,研究者旨在通过方法引进、丰富早期阅读研究的思维方式,来更新早期阅读观念,开拓早期阅读研究的领域。近几年,我国早期阅读研究的发展开始尝试用教育学、心理学、个案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其中以华中师范大学周兢为代表,开始将国外脑科学与眼动技术引入,但总体上来说,我国早期阅读在研究方法上还处在不断尝试和创新的阶段,开始摆脱以往以经验描述为主的研究范式,逐渐形成我国早期阅读研究系统的研究范式。
近几年对早期阅读研究的不断深化和拓展,使得人们得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思考,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尽管我国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我们也可以明确未来我们的早期阅读研究必然会与具体的教学实践更加紧密的相结合,并以促进幼儿早期阅读理论的系统化,教学实践的合理化和务实化为最终追求。
参考文献:
[1][5]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下[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978.
[2][13]张明红.关于早期阅读的几点思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0.
[3][10][16]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凯瑟琳?斯诺.预防阅读困难:早期阅读教育策略[M].胡美华等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序言.
[4]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张明红.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理论看早期阅读的教学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5.
[9]黄娟娟.认字、识字就等于早期阅读吗[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篇2
关键词:早教机构;发展概况;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0-0138-03
一、早教机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
1.早期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发育
早期教育一般是指针对0~3岁的幼儿实行的教育。早期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兴起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发展任务中也明确提出,“应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有关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婴儿出生后的头三年其大脑发育是最快的,3岁时,幼儿的脑重量已基本接近成人。如果家长能抓住幼儿的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对其进行科学开发,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另外,幼儿的发展分为关键期和敏感期,如2~3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最为活跃的时期。教育者如果能抓住这一关键期,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0~3岁是婴儿身体、情感、动作和认知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能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早期教育,则可以充分发掘幼儿的潜能,使幼儿更具发展潜力。
2.早教机构对婴幼儿家长具有指导价值
对于许多初为父母的年轻家长来说,早期教育是一个既重要又棘手的问题。早教机构与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早教机构更强调亲子互动,在活动中注重指导家长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以便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促进婴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教师在引导家长与幼儿一同游戏时,会对幼儿进行观察,掌握亲子教育的方法与技能,使自身成为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导者。因此,早教机构的出现不仅有利于开发婴幼儿的潜能,同时还能够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和教育咨询,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使他们能够掌握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
3.早教机构对完善教育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设立专门针对0~3岁幼儿进行教育的机构,幼儿要到3岁左右方能进入幼儿园接受学龄前教育。3岁前,婴幼儿接受的教育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早期教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早教机构弥补了我国教育机构设置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空缺,使幼儿教育更加完整化、全面化。早教机构的出现使幼儿接受了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教育,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和家长对这一年龄段教育的渴望和需求。
二、我国早教机构发展的概况
婴幼儿早期教育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80年代开始出现了专门为家庭服务的早期教育机构。早教机构在我国出现于90年代,随着早教理念的深入传播,在近十几年的时间里,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早教机构主要有三类模式,第一类是幼儿园开办的,面向0~3岁婴幼儿,这类早教机构在教育理论上有一定的专业保障;第二类是各类培训学校的延伸业务,虽然不是专门针对早期教育的,但在培训场地、师资和管理上也具备了基本的教育条件;第三类是以咨询公司等名义从事早教业务的机构,这类早教机构不同于前两类,它只需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即可。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大部分早教机构属于第三种类型。
按早教机构的经营类型来划分,可将其分为综合性早教机构和特色早教机构两大类。综合性早教机构一般规模较大,硬件设施较完善,多采用加盟的方式进行连锁经营。特色早教机构以发展婴幼儿的专项潜能为主,如以音乐、美术为特色或以感觉统和训练为主等,这类早教机构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但一般不配置游戏设施。
从早教机构的课程设置看,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以蒙台梭利理论为主,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感官教具和数学教具,蒙氏课程一般采用小班教学;二是围绕感觉统和训练设置课程,可以有效地预防幼儿出现的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促进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三是以幼儿全脑开发为主设置课程,主要分为全脑开发和右脑开发两种类型;四是以双语教育为主设置课程,此类早教机构为幼儿提供英语学习环境,一般配有外籍教师。
三、早教机构存在问题的表现
1.监管不到位,收费偏高
目前,市场上多数的早教机构是以“咨询公司”、“培训中心”等名义注册的,开办早教机构往往同开办一个公司并无太大差异,只需在工商部门注册即可。
相关部门对早教机构在教育资质、课程设置、保教环境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如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目前的早教机构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实施方案,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课程的质量和科学性无从保障。很多早教机构为了吸引家长的目光,常对自己的早教品牌进行夸大宣传,如标榜自己是第一品牌、全球同步、天才教育等。在“洋味十足”、 名目繁多的早教课程背后是昂贵的费用。调查发现,早教机构普遍存在收费偏高的问题。早教机构收费标准一般为每节课100至200元,要学习一个系统完整的早教课程至少需要1000至3000元,甚至有个别的早教机构漫天要价,学费高达上万元。早教机构变成了裸的追求利润的商业运作产物,丧失了社会公益性和应有的教育功能,高昂的费用也使得许多家长望而却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早教事业的发展。
篇3
关键词:OECD;早期教育与服务;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方式;财政支出管理
导言
近年来,国际上有两种力量推动决策者关注早期教育与服务事业的发展。一是基础教育体系不断延伸,要求决策者回答教育在3岁-6岁或0岁-6岁的延伸目标和模式是什么;二是随着妇女社会参与方式的变革,迫切需要对早期教育与服务的功能进行拓展,使其成为社区生活的参与中心。这样,早期教育与服务便超越专业范围成为重要的政策问题。从国际上看,早期教育与服务不仅指教育,还包括保健和保育,统称为“儿童早期教育与关怀”(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ECEC),为符合中国的叙述习惯,本文将ECEC称为早期教育与服务。
目前,我国除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外,大多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没有涉及到早期教育延伸目标,而我国财政支出改革已在逐步推进,因此,目前的财政支出改革已迫使决策者去思考我国早期教育与服务的定位问题,例如,深圳市政府就以公共财政改革为由,改革早期教育财政供给模式。本文以我国财政支出改革为背景,分析发达国家早期教育与服务公共财政的支出方式以及支出管理,希望借助分析以说明发达国家早期教育与服务财政改革实践背后的理论基础,将教育改革实践和财政支出原则结合起来,以此奠定研究我国早期教育财政支出制度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以期改变教育者根据自己的意愿提出财政改革要求的现状,努力搭建将教育需求转化为财政语言的桥梁。
公共支出是在操作层次上描述支出给谁,怎样支出。因此,财政支出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提供方式和实现方式。不同的供给类型会对政府的财政支出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实现方式也会影响政府供给的效率。
一、早期教育与服务的供给方式
(一)财政资助机构还是提供父母假期
对儿童早期教育与服务提供财政支持面临着与一般教育不同的问题,政府必须决定将财政支持提供给家庭还是给机构,尤其是对3岁以下的儿童提供财政支持时,这个难题就更加突出。
一些相关的研究认为,政府提供早期保育的效率很低。早期教育与服务的对象年龄较小,生师比非常低,例如在加拿大和瑞典,18个月以下儿童的生师比为3.3:1,18个月到30个月儿童的生师比为5:1,30个月到60个月儿童的生师比为8:1。因此,对幼儿的看护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服务,通过机构提供早期教育与服务的成本也就相对较高。
面对这一现实,目前很多国家都采取将财政支持提供给家庭的决定,即给母亲提供儿童喂养期补贴,但最近以加拿大为例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做法也未必合适。如果在孩子达到入学年龄之前让父母(一般是母亲)放弃工作呆在家里,其成本将是非常巨大的,这种做法将会把母亲的雇佣率降为现在的一半(从65%降至32.5%),它的实施成本将会占加拿大GDP的1.5%左右,而且该成本还不包括由于母亲不工作而带来的税收损失,以及由于不工作所带来的技术下降而导致的长远损失。如果把这些都计算在内,其真实的成本可能会是直接成本的几倍,甚至可能会占到GDP的5%。此外,由于喂养补贴较低,它只能吸引一些低工资、低技能的母亲,而从长远来看,鼓励低工资的母亲留在劳动力市场之外,会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样以来,提供父母假期的成本可能并不一定低于通过机构提供早期教育与服务的成本。因此,政府在决定对儿童提供基本福利时,首先需要根据自己国家的传统和现实情况,在是提供家庭补贴还是进行机构供给之间做出一种选择。
(二)政府直接提供和委托供给间的选择
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即使在义务教育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也使得我们看到公共服务改革的两难处境:政府不得不在直接提供的效率问题和委托供给产生的代理问题间做出权衡。
在经济学领域,当公司面临是由自己生产还是购买产品的决策时,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交易成本”的大小。当该公司在生产技术方面具有优势时,它会选择自己生产;而当其生产成本上升时,它则会与其他生产者签订合约,购买该产品。从信息的角度看,当不确定性较小且对所购买产品的质量较容易鉴别时,通常采取购买的方式;当不确定性因素很大,契约的监控成本较高时,则采用自己生产的方式。
从根本上说,早期教育与服务供给方式决策的主要依据也是“交易成本”的大小,但公共机构的交易成本相对更为复杂。当公共部门提供的早期教育与服务成本高于私人供给时,很难辨别这种高成本是由高质量的服务引起的,还是仅由公共机构的“高租金”带来的。高工资可能吸引高水平和更忠诚的工作者,但有时候,公共部门的高工资却只不过是其垄断地位的反映。目前,教育经济学领域的一些研究尝试通过成本收益分析的方式为决策者提供更加清晰的信息基础,如亨利·莱文(Henry Levin)对生师比和课后辅导方式的研究,克利夫兰和克拉欣斯凯(Cleveland and Krashinsky)对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和降低生师比的收益的比较研究等。这些研究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相应的标准和原则,从而减少公共机构“寻租”的可能,减少交易成本。从信息角度看,尽管家长对早期教育与服务的质量标准缺乏明确认识,但是,他们却普遍认为公立的、高度管制的早期教育与服务机构是值得信赖的。
关于政府究竟是购买还是直接提供早期教育与服务,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公共服务供给是一种公共选择,它的成本约束动机不像私人企业那样强烈,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判断标准也不够清晰,由此导致的信息问题也更复杂。因此,公共服务供给的决策要比私人企业的决策复杂得多。
二、政府早期教育与服务支出实现机制
公共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提高了人们对财政支出效率的关注。前面对供给方式的分析,如选择合适的资助目标、采取恰当的供给方式显然都和效率有关。但是,支出机制则是保证效率的关键,它可以保证体系可持续地发挥作用。目前,公共支出的机制设计普遍集中于两个问题上:一是营利性机构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会给原有机制带来什么变化?二是如果通过“券”的形式将公共服务的选择权交给家长,又将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一)营利性机构获得公共补贴的影响
当政府扩大早期教育与服务的支出规模时,营利性早期教育与服务供给机构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一员。他们认为营利性组织的加入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他们的企业家精神会促使其不断创新以降低其服务成本,并通过竞争拉动非营利性组织机构降低至少不再扩大成本。在美国,营利性组织承担公共服务特别是垃圾清运等市政服务,已经成为新公共管理主义的标志性主张。
尽管有新公共管理主义旗号的保护,仍有学者对营利性组织提供早期教育与服务提出质疑。在信息不完备的市场上,政府和家长可能无法对其购买的早期教育与服务进行监控,这时,市场机制可能是无效的。非营利性机构虽然缺乏利益驱动可能会产生低效率,但它提供的服务质量可能会更可信。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家长都倾向于公共机构提供早期教育与服务。
在OECD国家,解决服务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法一般是要求早期教育与服务的供给组织接受由家长或公众代表组成的委员会的管理和监督,或者让它们隶属于一个更大的非营利性机构(如社团组织、准公共儿童团体等)。这些措施都表明,早期教育与服务组织性质的法律界定,还需要配以解决信息问题的制度以保证它们能够产生合意的效果。
(二)通过家长实现财政支出方式
经济学家一直认为消费者的选择权力会推动供给者来改善效率。早在半个世纪前,自由主义经济学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在其《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建议通过家长的选择建立竞争机制以节约大量资金。他提出的“教育券”概念引起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激烈讨论,而且到现在为止也并未达成一致的意见。他所提倡的教育券制度的核心即家长选择的效率问题。
赞成教育券的人强调父母选择的有效性,认为父母能够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机构,并且相信可以通过市场力量来淘汰劣质的服务供给机构。他们用数据说明了私人教育机构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提供较高质量的教育和服务,并且还提出处境不利的儿童也会因教育券的使用而受益。反对教育券的人则认为,父母很难对教育与服务的质量进行测量,而且私立学校也不一定能比公立学校更有效地提供服务。
关于教育券的争论还在继续,但是,早期教育与服务支出实现方式的创新,却在对家长选择是否有效的讨论之外,为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现实问题:
第一,信息不对称以及营利性机构的参与会引发市场结构变化。不管对家长选择的效率持何种观点,政策却不得不重视早期教育与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很多父母即使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他们也支付不起巨大的搜寻成本。这时,财政支出方式及实现方式的改革,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此外,营利性机构若能够获得公共补贴,那么它就有动机去运作资本去获得市场控制权,形成自己的垄断地位。这时,政府就要在反垄断法的框架下采取管制措施,而巨大的管制成本则有可能消耗掉由于消费者选择所带来的效率改善。在澳大利亚,ABC Learning已经占据了约 25%的市场份额,而且在悉尼和纽约证券交易市场上市,它不断并购相关产业,这已经引起了澳大利亚早期教育与服务政策制定者极大的关注。
第二,公共选择和个人选择间的冲突。制度经济学对公共选择问题的研究揭示了个人选择和集体行动逻辑之间的差异,但在实践中,个人选择与公共选择之间的矛盾还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家长在做出接受早期教育与服务的选择时,更多关注的是个人收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需求不存在冲突时,国家补贴能够达到效用最大化;但当个体利益与国家需要相冲突时,国家对个人的补贴就无法实现国家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例如,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希望学校有好老师,但也希望学校能尽可能排除处境不利或学习差的孩子。家长的这种想法无可非议,但它却不符合社会融合的整体利益格局。为了减少个人选择和公共选择间的冲突,政府需要对家长的选择行为进行管制,而这同样又会带来极大的管制成本和效率损失。
总之,财政支出方式和支出实现方式实际上是通过机制设计来保障公共供给效率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管制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对市场结构特征以及市场中各个主体选择行为的分析,形成一个保证财政支出目标实现的机制,让各个主体在合适的机制下,基于个人动机做出的选择能够符合财政性支出的目标,这也正是经济学中“激励相容”原则在早期教育与服务公共财政支出中的生动体现。以上关于“券”和补贴方式的讨论,实际上就是想发现一种相对有效的机制。
三、早期教育与服务财政支出的管理问题
在财政支出管理中,管理细节设计也是公共支出效率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成本信息模板为例,它既是成本控制的手段,也是保证非营利性早期教育与服务机构限制成本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机构成本信息披露在机构间建立起成本基准化的动机,可以有效控制成本上涨的动力,并保证早期教育与服务资源配备的基准化。
(一)早期教育与服务成本的确定
在我国,有许多专家希望按照成本补偿的原则,建立依据成本进行收费的模式,由物价部门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核定早期教育与服务的收费标准。实际上,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无法得到成本确定信息的情况下,用统一信息模板可以有效弥补信息不完全带来的管理难题,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这种方法。OECD认为最全面最有价值的成本研究是美国国家会计局(GAO)1999年所提供的成本构成及数据。它分析了美国空军基地的儿童保育中心所提供的“高质量”早期教育与服务的成本构成状况。该教育与服务的总成本包括直接劳动成本、间接劳动成本、办公管理费用和膳食供给费以及占有地的估算租金等四大块内容,其中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52%,间接成本接近总成本的23%,办公管理费用和膳食供给费占12%,占有地的估算租金占10%,其他占3%。这只是对该保育中心实际支出成本的一个大概分析,要使早期教育与服务的成本构成更符合实际,还必须进行更广泛的调查,奠定更加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影响早期教育与服务成本的关键因素
成本分析不是简单地讨论成本的高低问题,而是要分析什么因素引起了成本的变化。目前,成本分析和定价策略对于管理决策的意义越来越显著,这还原了教育财政支出分析的功能,即教育支出的决定因素是教育事业的发展,支出增长只是事业发展的表现形式,而增长本身并不是政策目标。
基于对主要发达国家早期教育与服务成本的扫描,OECD在报告中提出决定早期教育与服务成本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
1.儿童的年龄。在儿童不同年龄段,保教人员与儿童的比例是不同的,婴儿阶段约为1:4,学前儿童阶段约为1:12,因此婴儿阶段早期教育与服务的直接劳动力成本将是学前儿童的3倍左右,尽管保育中心的其他成本(间接劳动、食物、设备等的成本)随儿童年龄的变化并没有显著的变化。因此,儿童的年龄对早期教育与服务的成本有显著影响。
2.教师和保育人员的资格。如上所述,早期教育与服务成本主要由劳动成本构成,因此,关于职员比例或职员资格的任何一项政策,都会对其有影响。大多数国家早期教育与服务的教师和看护人员都需要接受专门的儿童教育和发展培训,而看护职员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其工资和福利水平,进而影响到早期教育与服务的成本。
3.保育中心的管理水平。如何通过管理的改进来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这是管理经济学的重要内容,目前这一理论在早期教育与服务领域中的应用还比较有限。一些专家对管理改进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认为影响早期教育与服务质量的因素不仅是师生比和职员的教育水平,还应包括“管理的有效性、职员的个性特点、职员对高质量的承诺、有效的合作……”。更有专家明确地提出,管理改进的成本—收益比约为1:2.5。
篇4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早期学习标准;教师培训;美国的经验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12-0001-06
近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颁布,国家层面的针对《指南》的教师培训也随之展开。此举表明教育部对《指南》的落实有很高的期望。在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呼声日益高涨之际,《指南》的颁布及相关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可谓顺应时势,非常及时。然而,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到底应该培训什么,如何开展,都需要进行具体分析、深入思考。本文借鉴美国实施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教师培训的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实施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从早期学习标准到《指南》:国际潮流与中国国情的结合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美国中小学生的基础学力大幅下滑,引发了全美基础教育界对有关中小学生学习内容的标准化运动。这项运动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延伸至早期教育领域。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早期学习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成为美国早期教育改革和质量提升的一大特色。截至2010年,美国各州均已颁布了本州的早期学习标准。
2002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遍及全球”项目启动。该项目旨在协助发展中国家制定早期学习标准,以推动教育公平,帮助发展中国家儿童作好入学准备,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注。此外,早期学习标准的制定还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缺乏合适的儿童评价工具,难以有效监控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质量的问题。2006年,中国加入这一项目,正式启动《指南》的制定工作。
《指南》的制定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对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诉求,是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2010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明确提出要“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以“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这一文件把《指南》的制定与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密切联系起来了。
由此可见,《指南》的制定不仅顺应了国际潮流,而且满足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需要。现在,如何有效贯彻落实《指南》,成为当前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美国落实早期学习标准遇到的问题及其启示
美国早期学习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提高早期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具体而言,在目标方面,早期学习标准明确了特定年龄的儿童应该知道什么,会做什么,从而帮助教师、家长及社会就此达成共识;在课程方面,早期学习标准使早期教育的课程设计更加有的放矢,也更有利于教师有效开展活动,从而提高儿童的学习效果;在评价方面,早期学习标准为教师、家长有效观察与了解儿童提供了指引。或者可以说,在各种早期教育项目中落实早期学习标准的核心意义在于促成了早期学习标准、早期教育课程及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三者的一致化,进而确保了教育公平,提升了教育质量,并使早期学习标准的其他诸多意义得以实现。〔1〕
尽管早期学习标准有诸多价值,但美国的经验也告诉我们,早期学习标准的落实会遇到实践层面的许多问题。例如,有的是对培养目标的困惑,比如还需不需要进行个性化教育;有的是对培养方式的担忧,比如还要不要强调对游戏或方案教学的重视;有的是对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方式的疑虑,比如还能不能提倡真实性(表现性)评价,等等。在追求落实早期学习标准和绩效责任的过程中,教师的信念、情感与教育行为之间的不匹配问题也时常出现。〔2〕
要解决上述问题,有效落实早期学习标准,必须有效开展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教师培训。尽管我国的《指南》与美国的早期学习标准在目的、功能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指南》的落实同样会碰到实践层面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化解同样需要相关培训能够跟上。十多年来,美国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教师培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落实《指南》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三、美国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教师培训:系统的视角
过去一年,我们对美国数个州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教师培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总的印象是,有效的培训均是从系统的视角来规划和实施的。所谓系统的视角至少包括五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教师培训组织与管理、教师培训内容、教师培训形式、教师培训效果。以下分别就这五个方面介绍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教师培训的特点。
1.教师专业发展政策
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明确了早期学习标准的作用,强调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并且为教师培训指明了途径,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激励。具体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涉及如下内容。
(1)进行一致性分析
各州根据州早期学习标准检视早期教育课程、儿童发展评价与早期学习标准的一致性。一致性分析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横向一致性分析,即分析标准、课程(州早期教育项目推荐的课程)、评价(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工具)之间的一致性;纵向一致性分析,即分析各年龄段之间的一致性,包括早期学习标准与小学学习标准的一致性等,是PreK-12年级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例如,宾夕法尼亚州早期学习标准出台之后,该州主管早期教育的儿童发展与早期学习办公室于2008年对该州从出生到小学三年级的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进行了纵向的一致性分析,同时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学习标准与儿童评价标准进行了横向的一致性分析。这些分析保证了早期教育与儿童发展评价的统一,也有效促进了幼小衔接。〔3〕
(2)修订职业标准
美国各州首席教育官员理事会(2009)的调查表明,已有33个州基于本州早期学习标准制定或修订了早期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标准,将教师对早期学习标准有关指标的理解及对儿童学习的支持纳入其中,明确了教师应该掌握的儿童学习与发展内容,也明确了一名优秀教师在有效支持和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时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4〕
(3)设立专项培训项目
专项培训项目的设立可以为教师学习、理解早期学习标准提供机会,并为教师将早期学习标准融入实践提供支持。与设立专项培训项目相配套,各州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还非常重视实践支持系统的建设。以康涅狄克州为例。该州在制定了早期教育课程框架、评价框架后,教育主管部门自2009年开始在全州开展了名为“培训车轮”(training wheels)的教师培训项目,致力于早期学习标准和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框架的有效结合,以提升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4)投入资金支持
在设立培训项目的同时,州政府需要借助政策来多渠道组织专项资金,用于培训项目的落实,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并为实践支持系统的建设提供条件。
(5)建设数据系统
建设与完善数据系统,可以反映早期学习标准的实际落实情况,也可以用于分析相关教师培训的效能。以马里兰州为例。该州的早期儿童数据系统一方面记录了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状况,便于了解儿童在标准方面的达成度,另一方面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记录,以便综合分析教师培训对提升儿童学习与发展效果的作用。〔5〕
2.教师培训组织与管理
具体包括确定教师培训主管部门,建立教师培训层级网络,遴选培训教师,落实培训计划,提供教师培训资源等。总的来看,美国早期教育教师培训的组织与管理体现了集约化、整合化的特点。以马萨诸塞州为例。该州2005年成立早期教育与保育部,全方位管理涉及早期儿童的各项事务。州政府的教师培训组织与管理职责更加明确,效率也有所提高。
3.教师培训内容
各州情况基本相仿,培训内容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统一理念,如早期学习标准与发展适宜性原则的融合,早期学习标准与教育质量提升的关系等。二是培养能力,具体包括准确理解标准的各项指标,并将其运用于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以及对儿童学习行为的观察、记录与评价;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对学习资源的利用;尝试开展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家园沟通等。
4.教师培训形式
培训强调实践导向,重点是打造面向实践的学习共同体。〔6〕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培训强调有效整合集体式的非现场培训和现场培训,强调参与式培训,重视工作坊和师徒制等现场培训模式的运用,同时也强调信息技术在培训中的积极作用。比如康涅狄克州的“培训车轮”早期学习标准培训项目,借助“Wiki空间”技术,使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教师培训不断深化。
5.教师培训效果
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教师培训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早期学习标准的能力提升情况,三是通过有效的培训使儿童在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水平得到提升的情况。
以上五个方面环环相扣。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是基础,只有政策方向明确,教师培训才能有的放矢。教师培训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训的效果,而培训的内容与形式实际上反映了早期学习标准在早期教育中的基本定位。教师培训效果是上述前四个方面进一步改善的依据。需要强调的是,上述五个方面彼此关联,共同构成基于早期学习标准的教师培训系统。从美国的经验看,相关教师培训应当综合考虑上述五个方面的承继性和协调性,发挥系统的优势,提高培训质量。
四、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思考及建议
目前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要把《指南》作为当前幼儿园教职工、学前教育教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要开展全员培训。此外,教育部还明确各地要切实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以便贯彻落实《指南》。教师培训对于《指南》的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中存在一些尚需进一步明确的问题。我们从系统的视角分析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考察现阶段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的基础条件,并对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的基本环节、内容与形式等进行了深入思考。
教师培训相关政策的出台可以为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供指引,也是落实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必须承认,各地在儿童发展水平、语言、文化习俗、现有教育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指南》的落实是否需要适当考虑本地化问题?事实上,在教育部出台《指南》之前,不少省市都曾经制定、出台过本地区的有关儿童发展水平、发展目标的文件。《指南》颁布之后,应如何处理各地已经出台的相关文件与《指南》的关系,教育部目前似乎尚未作出指导。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到各地的培训内容设置以及开展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上海市为例。2008年上海市教委出台了《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其中幼儿发展部分明确了大班儿童的发展内容及水平。我们认为,教育部《指南》出台之后,上海市教委面临的一项亟待开展的任务是对本市已经出台的有关幼儿发展的文件与教育部新近颁布的《指南》中的有关目标及指标进行一致性分析,同时结合本市的儿童发展水平及地域文化特点等,修订或重新制定上海市的儿童学习与发展文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幼儿园课程与本地儿童学习与发展文件之间的一致性,即考察特定年龄的课程内容设置是否能有效支持儿童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这项工作并不简单,可能需要多层面来完成。例如,商业化的课程需要企业完成这一分析,提交政府相关部门审核;幼儿园要对幼儿园课程与当地儿童学习与发展文件进行一致性分析,等等。由此可见,一致性分析应当成为当前以幼教干部、幼儿园管理层为对象开展的相关培训的一项重要任务。
此外,教育部颁布的《指南》针对小、中、大三个年龄段,指标全面且具体,为幼儿园更好地开展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提供了依据。在《指南》的基础上,建设系统性的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框架,并指导教师有效评价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是《指南》推出之后的又一项重要工作。对于这项工作,美国的做法是,既可以由政府独立承担,也可以通过采购商业机构的相关产品等方式来实现。目前《指南》业已推出,但尚未推出相应的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框架(包括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我们认为,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是《指南》落实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的问题不在于需不需要建设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框架,而在于由谁来做这项工作。目前看来,不论是政府、商业机构,还是幼儿园做,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都不会很快完成。美国各州在落实早期学习标准时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如康涅狄克州早期教育负责人Harriet Feldlaufer曾谈及,“虽然在1999年,康涅狄克州就出台了州的早期学习标准(年幼儿童的课程目标和发展指标),但这仅仅只是一些指标,能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除此之外,作用有限。只有到了2008年,州的儿童发展评价框架出台之后,培训才开始活跃起来。可以说,只有借助早期学习标准观察了解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情况,并使其与课程有效整合,培训才有实质意义”。
开展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的核心任务是,帮助教师理解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目标,据此设计并实施课程,观察与评定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情况,而《指南》、幼儿园课程及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之间的一致性又是有效开展教师培训的基础。显然,目前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的基础工作还有待抓紧落实。我们认为,从《指南》的推出到有效落实,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培训什么,如何培训,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基于以上分析,对当前我国开展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因为《指南》的落实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培训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做法。现阶段宜先针对幼教干部、教研人员及幼儿园园长开展相关培训,应重在指导其开展《指南》、幼儿园课程、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的一致性分析,即分析各地原有的有关儿童发展目标的文件与《指南》的一致性问题,研究如何将《指南》本地化,如何从《指南》的指标中提炼出适合本地区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评价框架,如何梳理现有课程内容对《指南》所制定的目标及年龄指标的达成程度,如何分析《指南》的年龄指标在入学准备方面的有效性等。《指南》作为一份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引领性文件,在我国的出台是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也意味着需要给各地一些时间来消化理解这份新文件的精神。各地政府需要进一步做好开展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的相关基础工作,幼教工作者也需要时间来思考自己应该如何行动。总的来说,面向一线教师的全员培训时机可能尚未成熟。我们认为,目前未必急切地需要开展如何借助《指南》来设计教育活动,如何利用《指南》来观察儿童、评价儿童等技术性、操作性较强的培训。在政策定位、一致性分析、评价框架建设、本地化等基础工作有所成就之后,再开展教师培训也为时不晚。如果现阶段一定要组织开展全员培训,或许一般的告示性培训即可,重在让各地教师了解《指南》的主要精神。
第二,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的根本任务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前期的各项工作都应为这一根本任务服务。我们认为开展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的核心,是把《指南》、幼儿园课程以及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有机整合在一起,使三位一体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常态。更重要的是,要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明的教育过程与《指南》所指明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以共同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见下图)。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恰当理解《指南》的发展目标和年龄指标,并结合《指南》对儿童的学习进行观察、记录与评价(表现性评价);针对《指南》的具体发展目标和年龄指标,结合《纲要》和对儿童的具体了解,设计课程并有效实施;根据《指南》与《纲要》,并结合儿童评价结果与课程内容,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并明确如何改进,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尽管目前各地在园所条件、师资和生源状况、经验积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不应阻碍把课程、评价和《指南》一致起来的文化创生,也不应妨碍把了解儿童、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当作教育实践的常态。应当说,《指南》的推出是个契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指南》对实践的影响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忽视长期以来积极推行《纲要》的成效,照本宣科,把课程变成致力于达标的工具,那么不仅违背了《指南》推出的初衷,也将毁掉多年学前教育改革的成果。唯有进一步转变观念,反思传统,将《指南》与《纲要》的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以《纲要》对教育过程的理解实现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结果的期待,才能达成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的真正目的,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选择实践导向的培训方式。高强度、集中式、层层落实的集体培训或许并不是落实《指南》的最佳培训方式。从国际范围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表现出由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向的趋势,强调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要以实践为基础。〔6〕尽管目前我国开展基于实践的教师培训的基础还不是很扎实,经验也不够丰富,但是要保证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能真正长期有效地开展,必须转变当前的培训方式,着重加强以实践为导向的培训方式。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强现场培训的机制和支持条件建设,比如因地制宜的设计培训模式,提高现场培训的参与度和管理效果,强化对现场培训人员的资质挑选和培训等;二是要为基于《指南》的教师培训提供长效支持,要加强实践研修、帮带指导的长效机制建设,要把信息技术视为长效支持策略;三是要加强对现场培训方式和效果的科学研究,要以系统建设和全面管理的思路来评估培训的质量和有效性。
《指南》的推出及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揭开了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新篇章。不过,《指南》可能并不十全十美。根据美国早期学习标准实施的经验,《指南》在与实践领域结合的过程中一定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将来很可能会对《指南》作进一步的修订。然而,我们不能因此低估《指南》在提升教育质量、确保教育公平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也不能将《指南》简单视作一个单一的文本,而应把《指南》及其落实视为通往高质量学前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开展《指南》解读工作,提供教师学习资源,开展教师培训,更需要在系统观的指导下,从政策制定到实践指导各环节力量的通力合作。总之,前景是光明的,任务是艰巨的,需要中国学前教育界同仁作出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KAGAN S L.Early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standards: An elixir for early childhood systems reform〔M〕//KAGAN S L,KAUERZ K.(eds.)Early childhood systems: Transforming early learning.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2012:55-70.
〔2〕GRONLUND G, JAMES M.Early learning standards
and
staff
development〔M〕.St. Paul, MN: Redleaf Press, 2007.
〔3〕KAGAN S L,SOTT-LITTLE C,REID J.The Pennsylvania early learning standards alignment study:Executive summary〔R〕.Harrisburg: Pennsylvania Office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Early Learning,2009.
〔4〕郭力平,谢萌,王晓菊.早期学习标准与教育质量:美国的经验及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559(9):42-46.
〔5〕STEDRON J.A look at Maryland’s early childhood data system〔R〕.Denver,CO:National Conference of State Legislatures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Early Childhood Data Collaborative,2010.
〔6〕ZASLOW M,TOUT K,HALLE T,et al.Toward the identification of features of effec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Literature review〔R〕.New York: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0.
On Teacher Training Based on Chinese “Guidelines for 3-6 Year Old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A Reflection
on American Experiences
Guo Liping, Zhou Jing, Yu Fang
(College of Preschool and Speci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篇5
一、早期教育中的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
以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的理念来认识早期教育,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儿童,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本次会议充分重视有特殊需要幼儿的教育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
国际早期教育学会会长、日本立正大学松原达哉教授以第19次日本学术会议特别委员会的活动为背景,作了题为“‘孩子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的报告。松原教授在报告中分析了目前日本社会的一些特征,如低出生率,核心家庭,母亲就业增加,离婚、分居增多,父亲参与育儿的缺乏,儿童独自呆在自己房间的时间和看电视时间的增加,等等。松原教授指出,这些社会特征引起了儿童的一系列问题,如逃学,偏食,儿童虐待,亲子交流缺乏和校园暴力等。松原教授进而指出,儿童在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化,是家庭及社区等儿童成长的相关环境、价值观和欲望等众多因素发生变化而导致的。为了社会的安定和孩子的健康成长,松原教授等人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或改善现状的措施和建议,如慎重处理婴幼儿与电视和其他媒体的接触,以减少和消除儿童可能出现的言语、情绪发展迟滞以及犯罪;中止虐待;加强亲子的交流,鼓励成人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慷慨地给予孩子褒奖;让教科书成为有魅力的东西,减少每个班级的人数,配备优秀的教师,以抑制学生的逃学;为儿童提供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等等。最后,松原教授指出日本也必须出台保障儿童各项权利的相关法规。
国际早期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方俊明教授从本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历程出发,作了“大学将如何推进早期融合教育”的报告。方教授指出,早期融合教育是让有特殊需要的婴幼儿和其他正常发展的同伴共同接受学前教育.它是融合教育的早期阶段,也是早期教育的一种形式。方教授就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院如何结合学科建设和学院的发展来研究和促进早期融合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在学院专业设置中渗透早期融合教育的思想,通过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把握早期融合教育的发展,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中贯穿早期融合教育的思想,通过科学研究深入探讨早期融合教育的规律,通过社会服务活动宣传和推行早期融合教育,等等。
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LindaSiegel教授作了题为“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诊断与干预”的报告。Siegel教授就幼儿园中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诊断问题和促进他们进步的相关评估提出了一个模型,并以加拿大一个城市的儿童为大样本,考察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通过早期筛查和以班级为基础的干预,即使不进行标签性的测试或其他大量的测试,也可以预防儿童的阅读障碍,显示了该诊断与评估模型的有效性。
与会代表围绕早期融合与特殊教育这一主题,从早期融合教育的政策、融合教育的实践比较、家长和家庭的参与以及特殊需要儿童具体的特征等多种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台北的洪怡君老师和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院的苏雪云老师都以早期融合教育为研究对象,前者介绍了台北县幼儿园参与融合教育实验的情形,提出了在幼儿园实施融合教育的建议;后者阐述了融合教育的意义,介绍了美国早期融合教育政策的发展和早期融合教育项目的实践,并对中国早期融合教育进行了反思。日本的稻川知保老师,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小慧老师、罗琳老师和昝飞老师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家长和家庭在早期融合教育中的作用、存在的误区以及相应的对策,等等。日本宇都宫大学的保坂里绘老师和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的刘春玲教授等则以幼儿园教育为着眼点,探讨了早期融合教育中的相关问题。
二、早期教育中的多元文化
国际早期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周兢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和印度农村贫困儿童的早期发展模式”的报告,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她与Nirmala Rao教授合作进行的中国云南省和南印度某州农村和贫困社区儿童的早期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周教授介绍说,2004年世界上出生的每百名儿童就有40名在中国和印度。周教授等从中国云南和南印度某州的农村和贫困社区随机选择同等数量的男女儿童,从社会性、精细动作、语言和粗大动作以及身体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和印度的儿童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周教授深入介绍了两个样本中各种家庭背景变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
日本大阪国际教育大学的谷口正子教授从生活在日本的身处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子女入园的家长的心理分析人手,作了题为“日本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子女养育”的发言。谷口教授在简单介绍日本社会外籍人士和儿童的数量和比率不断增加的现状之后,探讨了日本学前教育界所面临的既古老又崭新的问题――学前教育机构中的多元文化保育与教育,重点介绍了他们为了解生活在日本的身处多元文化社会中的父母与儿童所期望的多元文化共存的方式所进行的名为“多元文化子女养育的调查”的研究。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国籍的家长对儿童在日本幼儿园的生活所担心的问题各不相同,对在日本养育子女所担心的问题也各不相同。谷口教授在分析这些来自不同国籍的家长的意见和愿望的同时,介绍了日本仍在改善过程中的应对多元文化社会的措施,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韩国大邱大学早期教育系郑锦子教授作了题为“韩国早期教育机构中的多元文化教育”的发言,介绍了韩国早期教育领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背景,并提出了有效地利用博物馆对儿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博物馆教育”的新观念和相应的教育方法,为与会者提供了在学前教育领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新途径。
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代表围绕早期教育中的多元文化也报告了各自的研究.如儿童的分享行为,亲子间的互动,幼儿的英语教育,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等等。与会代表所呈现的研究提高了大家以多元文化的视点思考幼儿或幼儿教育的意识。
三、早期教育中的其他问题
此次会议除了上述两大主题,还涉及很多关乎早期教育的其他主题。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蔡迎旗副教授受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委托,作了题为“中国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的重构”的报告。报告宏观地勾画和剖析了中国现有的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指出中国现有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存在条块分割、不公平、责任不清等问题及当前面临的改革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力,并根据中国幼儿教育和社会现实状况,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重构幼儿教育财政体制,健全法规,以引导各级政府、幼儿家长及其工作单位、社区等共同承担幼儿教育的经济责任的建议。
国际早期教育学会副会长、日本宇都宫大学金崎芙美子教授作了题为“日本保育的现状与问题”的报告。金琦教授首先介绍了“二战”以后日本的儿童保育在两种制度影响下的变化以及国家开始将幼儿园和托儿所综合化的尝试,然后介绍了当前保育的现状和保育的内容。金琦教授指出,虽然日本幼儿园和托儿所的活动被分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五个部分,但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由此造成了幼小衔接上的问题。最后,金琦教授介绍了日本障碍儿童保育的对策――融合保育,并介绍了应对低出生率、儿童虐待增加、饮食紊乱等相关社会问题所作的努力。
美国埃里克森学院的校长Samuel Meisels从幼儿发展评估入手,作了题为“幼儿上学准备读的评估:幼儿教育工作者所需知道的”的报告。Meisels教授提出了早期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儿童的时候必须考虑两个问题:儿童在学习吗?公共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了吗?并由此引出了一直以来存在的对儿童进行早期测试的两个困惑:我们所使用的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哪些儿童做好了入学准备的测试吗?如果高难度的测试对年龄稍大的儿童有意义的话,那么对小年龄的儿童也会起作用吗?而后,Meisels教授针对儿童入学准备度的评估提出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即观察、记录和评估幼儿在自然情境中的表现,并对此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等作了详细的说明。Meisels教授还就如何进行观察性评估提出了建议。
作为2005年度学会获奖者,日本明星大学中坪史典教授作了“瑞吉欧?艾米莉亚方法中的教师”的专题报告。中坪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随着人们幼儿观的改变,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是实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还是实行以尊重幼儿为主导的自由教育,是一个需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坪教授以直观的照片、生动的事例分析了瑞吉欧?艾米莉亚教育法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作为听众的教师,为孩子们提供问题解决机会的教师和边洞察幼儿的学习过程边“出借”知识或技术的教师,中坪教授形象地描绘了早教机构教师的新形象。
此外,与会者还围绕幼教师资培养、幼儿园课程及其管理、父母抚养与生活环境以及婴幼儿的多元智能培养进行了研讨。
四、实践之旅
来自日本的轮岛老师和石丸老师以代代相传的日本传统儿童游戏为媒介,向大家呈现了一台精彩的儿童律动游戏。本游戏一为训练儿童身体各部位的灵活性,二为培养儿童的团结意识以及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三为训练儿童合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运动的意识和能力。游戏活动给了与会者深刻的启示,让大家在游戏的欢笑声中领悟到寓教于乐的理念。
篇6
[关键词] 早期教育;0-3岁;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19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With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gradually,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lower fertility rates and labor population, China began to implement 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 China's fertility rate will rise in the next few years.Meanwhile, early educ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life. Therefore, early education market will face the serious challenge. Starting with the current problem of early education, the stud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perfect early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early education, from 0 to 3 years old, problem, suggestions
一、引言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认为,“人出生后头3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人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如果从生命的变化,生活的适应和对外界的征服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来看,人的功能在0-3岁这一阶段实际上比3岁以后直到死亡的各个阶段的总和还要大,从这点上来讲,我们可以把这3年看作人的一生。儿童是人生的另一极。”足见人出生的头3年在人一生中的作用何等重要。同时为了应对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和逐渐降低的生育率人口问题,以及劳动力人口未来可能出现的下降,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简称“全面二孩”政策)。2015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全面二孩”政策及相关政策法规得到修订,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实施。预示着我国0-3岁儿童数量在未来数年将面临着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我国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研究还存在严重不足,教育体系还不完善,相关教育法规还不健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二、我国现有早期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早期教育教学系统不完善
我国目前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教学系统设置仅局限在3-6岁的儿童,0-3岁的早期教育只是在学前教育教学系统设置里少量体现,仅仅是依附关系,没有独立完善的教学系统,致使合格的早期教育从业人员严重匮乏,无法满足市场对早教人才的需求。
(二)早期教育教学理念不完善
F有早期教育服务存在“看护”和“教育”两者缺乏融合的现象。一部分早期教育机构仅承担婴幼儿父母外出工作时日常看护的工作,另一部分机构则注重对婴幼儿的智力开发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不同早期教育机构的目标家庭群体存在差异,这需要完善现有教育体系,恰当融合“看护”和“教育”两者之间的分歧。
(三)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我国目前相关文件中都没有明确提及0-3岁婴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导致0-3岁儿童教育经费没有保障,教育的低投入影响教育的质量。政府的低投入导致社会上现有的早教机构多数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收费昂贵,导致很多家庭难以承受。
(四)缺少早期教育机构评价监督体系
我国现有的早期教育资源匮乏,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早教机构更是零星存在,现有社会上的早教机构多数是以商业性质存在的,非科学的商业性宣传导向泛滥,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普遍存在。同时3岁前婴幼儿教育主管归属问题仍不明确。目前为止,中央政府部门无明文规定0-3岁婴幼儿教育由教育部门主管,所以中央政府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3岁前婴幼儿教育机构的主管部门,一旦发生问题,将会出现无人监管的局面。
(五)缺少资质认定机构及认定政策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多年来仍局限在3-6岁的研究,对早期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没有相关早教人才资质认定机构及认定政策,部分早教人员并没有对早期教育有全面的认识,仍将“看护”和“教育”分离,也存在部分早教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的现象。
三、针对我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早期教育教学系统的构建
针对现有早期教育教学系统的不完善,各高校应对现有教学系统进行改革,对早期教育教学系统进行不断改革和完善,补充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教育目标,完善教育大纲,课程设置,区分0-3岁与3-6儿童教育的区别,分别建立相关的教育体系,健全教学大纲及课程设置。
(二)加强专业培训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针对当前早期教育机构从业人员资质良莠不齐,无资质上岗等现象,应尽快制定出台0-3岁早教机构从业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要求。早教从业人员需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格的资格准入制度,确立其专业身份,使早教从业人员身份职业化;高校开设婴幼儿早期教育相关专业,健全从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制度,加快早教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和速度,培养高质量、专业化的早期教育发展专业服务队伍。
(三)增强政府对早期教育发展的投资力度,建立合理的费用分担机制
瑞典法律规定瑞典公民有权利了从1岁开始接受早期教育服务,服务由区级政府下辖早期教育机构提供,由国家承担费用的80%,仅向家庭收取部分费用。婴幼儿从1岁起开始接受部分免费的,每周15-50小时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我国现有社会上以营利为目标的早教机构,收费昂贵,导致部分家庭难以承受,改善这种局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可借鉴瑞典相关法规制度,实行中央、省市、地方、家庭四位一体的费用分担机制。保证大部分婴幼儿都能接受到正规的早期教育。
(四)政府完善政策监管制度,制定早期教育政策法规
我国现有早教市场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归咎于监管制度的缺失及政策法规的不健全,因此完善政策监督制度,制定早期教育政策法规是当务之急。美国在早期教育方面开展较早且发展良好,这离不开政府引导建立并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评价监督体系。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提出0-6岁儿童整体教育计划,于1965年开始了“开端计划”,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证婴幼儿从出生就接受教育;1979年美国国会通过《儿童保育法》;1988年美国教育部推出了《平等开端计划》;2002年布什总统正式签署了《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根据这些法律法规,保证了美国早期教育的健康发展。这些相关政策值得我国借鉴及学习。
(五)明确早期教育归属,明确主管部门职责,协调部门关系
现在不明_的归属问题导致了谁都可以管,也可以不管的局面。一旦出现问题,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应尽快明确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工作的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与法规,明确机构设置、部门职能、市场监管、资金投入、收费标准等方面。以法规形式明确相关职能边界,明确主管部门的法律地位,既要纠正各种不作为,也要克服各种乱作为,构建部门间相互协调配合的管理格局,建立合理有效的审批机制、监管机制、实现权力和职能统一、财权和事权统一、审批和监管统一,切实把部门责任落实到位。
四、总结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我国约有6000万0-3岁婴幼儿,约占全国人口的4.5%。2015年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决策,“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未来几年我国0-3岁婴幼儿的数量将会呈现一定程度的增长。儿童数量的上升,早教市场将面临新的扩展,对早教人才的需求将大幅上涨,对早期教育体系的完善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应根据婴幼儿早期发展特征构建一个“以婴幼儿早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全面普及的基本方向,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社会有效资源,鼓励社会健康积极参与,多形式、重科学的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体系”,明确的早期发展服务思路。
[参 考 文 献]
[1]佘宇、张冰子,等.适宜开端: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6-08
[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团队/陈学锋,等.强壮开端III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质量工具箱[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1
[3]李玲、杨顺光.“全面二孩”政策与义务教育战略规划[J].教育研究,2016(7)
篇7
关键词: 早期阅读 幼儿教育 阅读教学
所谓幼儿园早期阅读,就是指幼儿园为3-6岁的幼儿提供与视觉刺激有关的材料,例如:DVD、多媒体、幻灯片、电影等,让幼儿接受相关信息,在观看这些内容时进行语言表达和初步的理解。早期阅读不仅要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更要通过这些方法让幼儿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早期阅读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为幼儿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园早期阅读现状与分析
由于幼儿阅读与成人阅读存在很大的差异,幼儿只掌握一定口语表达能力,词汇量有限,很难理解复杂的语句,而且幼儿一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只能看到问题的表面,不能理解实质,主要以图画为主。正因如此,现阶段幼儿园早期阅读存在很多问题。
1.教师对早期阅读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不够准确。教师对幼儿的早期阅读不重视,不认为这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内容,没有意识到早期阅读的价值。
2.教师和幼儿互动积极性低。教师和幼儿缺乏互动,只是让幼儿单调地阅读。对于幼儿来说,与老师互动可以让幼儿更容易接受阅读内容,但是老师往往不重视互动。
3.教学评价程序化、知识化。教学评价使得早期阅读变成一种负担,每个幼儿都带着任务阅读,体会不到早期阅读的乐趣,反而认为是一种负担。
4.幼儿阅读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带领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并不是专业老师,很多只是经过专业培训,不懂得怎样带领幼儿阅读。
5.家长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家长认为早期幼儿阅读教育并不重要,阅读并不一定要从幼儿做起,这就使得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很被动。
6.教学组织形式陈旧,不够新颖。
二、针对早期幼儿教育现状提出解决策略
1.提供丰富的幼儿早期阅读资料。“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幼儿来说,书更是学习语言和表达重要的载体。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对他们进行不同的早期阅读教育。生动有趣、色彩鲜明、文图并茂的故事插画,可以使幼儿对文章产生兴趣。另外,我们还要在阅览室制定阅读规则,要求幼儿轻拿轻放,不破坏图书,不乱涂乱画。在阅览室里营造良好的读书气氛。
2.开展多彩多姿的阅读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他们学习内容。根据早期阅读的教育目标,我们要对幼儿进行有计划地培养,把生活阅读、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完美结合起来。
3.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让幼儿快速进入阅读状态,让幼儿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家长在家里也要为孩子创造自由读书的空间,让孩子想读书时,可以拿到自己喜欢的书,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丰富阅读内容,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4.帮助幼儿掌握基本阅读方法和技能。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需要幼儿拥有阅读方法和技能。如掌握逐页翻书的技巧,让幼儿学会一页一页地阅读,图画也要按顺序翻阅,这样才能让幼儿在读书中了解完整的故事内容。另外,还要了解图书的基本结构,让幼儿了解每一本书都是有封面、封底的。最后要学会有顺序地阅读。很多学龄前儿童会无意识地胡乱翻阅图书,选择自己喜爱的页数看,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幼儿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地、有顺序地阅读。
以《狐狸爸爸鸭儿子》教学为例,这篇文章故事情节非常幽默,角色多,故事讲述的是:有一只狐狸捡到了一个鸭蛋,它在想吃鸭蛋还是肥肥的鸭子中陷入了思想斗争,但是孵蛋的过程是辛苦的,狐狸的心情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篇文章幼儿应通过扮演各个角色学习。激发幼儿的乐趣,通过多媒体的方法让幼儿认识狐狸,了解故事的起因,并且向幼儿提问:狐狸来干什么呢?从而让幼儿大胆猜测。在幼儿进入阅读情境时,教师要设计一些问题,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因为幼儿的思维非常具体,生活经验有限,所以教师所出的问题应该尽量小、具体,带有一定的启发性,激发幼儿对此篇文章的阅读欲望。
三、结语
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平时一点一滴地培养。在幼儿园里教师应该坚持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创造良好的、安全的阅读环境。早期阅读对幼儿情感、思维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我们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技巧与能力,通过早期阅读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为幼儿以后的阅读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润鱼,袁宝英.3-5岁幼儿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与指导实验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
篇8
关键词: 农村 早期教育 影响因素 对策
一、影响我省农村幼儿早期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父母早教意识相对淡薄,当地政府宣传力度相对薄弱。
通过调查显示,虽然父母对于早期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实施的时候却存在很多问题,表现为幼儿没有按入园年龄及时入园,幼儿入园率较低。并且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入园幼儿大都位于4-6岁之间,3岁入园所占比例较少。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得知家长对于幼儿入园的年龄比较模糊。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农村幼儿家长获取育儿知识的途径按照主次顺序依次为:书籍、广播、电视讲座等传播媒体;与其他家长交流;祖辈们的经验传授;幼儿园教师的指导。从结果中反映出,家长们获取育儿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一些传播媒体和身边的有经验的人。虽然,有些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的,但有些经验也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因此,为了更有效地给家长传播科学育儿的方式,我们觉得当地政府或妇联应该加大宣传来力度。
(二)父母外出务工较多,对幼儿的早期教育存在“无奈”的现象。
调查显示,外出务工的父母对于幼儿早期教育的作用认识还是挺高的,但由于其特殊的背景,因而在实施时遇到一些困难。在访谈中,一位年轻的妈妈这样说道:“我们之所以出去打工就是想多赚点钱,让孩子将来接受良好的教育,长大后能谋一个好的出路。”当问及“那您平时有没有关注过孩子的早期教育呢?”她说:“也关注过,比如,我怀孕时买过一些书籍,并且孩子出生后我也经常给她买书、买光盘,教她数数什么的。”当问及“那你有没有想到送孩子上幼儿园呢?”她说:“想过,一开始,我们想的是我们赚点钱,把孩子接过来上幼儿园,可是,要是接过来的话,由于我们上班时间经常是起早贪黑,无法照顾孩子,而公公婆婆又放不下地里的农活,所以孩子还是留在家里比较实际些。”在问到“那为什么不送当地幼儿园呢?”她回答:“也想过,就是村里没有,孩子每天都得车接车送,想得不是很安全,而且在家有老人照顾,也就算了,等孩子稍大点再上吧。”
(三)孩子主要由闲散在家的老龄劳动力照顾。
调查显示,由于我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很多幼儿被留在家里,而老人们就自然承担了照顾孩子的重担。一方面由于老人们既要忙地里的农活,又要照顾孩子,因而他们感觉比较累,只能做到让孩子吃饱穿暖,无暇顾及其教育问题。另一方面,我们有句古话,那就是隔代亲,老人们一般对孩子们都非常疼爱,舍不得说,也舍不得打,大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对孩子比较溺爱。在与一位老人的交谈中,这位老人就说:“俺孙女就是我们的小玩意,也是我们老两口的小管家,呵呵!什么事情都得顺着她来,要不实在闹得很。如果家里实在忙得话,哄不住会不理她,或说她,但是要没事的话就由着她来,你说孩子爸爸妈妈都在外,没有爸爸妈妈的宠爱,孩子也挺可怜的,我们就尽量让孩子高兴点、少哭点,也让孩子他爸妈在外安心打工,只要孩子高兴,不生病就好。”
(四)当地农村早期教育滞后、设施不完善,收费层次不齐。
据当地居民反映,他们村里的幼儿园大都是私立幼儿园,是个人办的。其中一部分幼儿园设备很简单,室外一个滑梯,一个转盘,室内玩具也很少,没有取暖设备等,教师队伍也参差不齐,因而村民们对于其教育质量满意度不高。此外,还有一部分幼儿园是与当地忙闲时间相对应的,是一种短期行为。其功能主要以保育为主,收费较低。
此外,当地早期教育机构管理不完善,乱收费现象严重。据调查显示,我省农村幼儿园收费管理比较混乱,表现为每月30元以下到400元之间高低不等。这一方面与当地经济收入状况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我省在幼儿园管理这块工作还需加强,需要对幼儿园进一步规范管理。在访谈中,当问及“村民觉得幼儿园收费怎么样?”时,很多村民表示,幼儿园收费有点高,但是可以接受。一位村民还说:“现在孩子也不多,赚钱就是为了让孩子读书,不管学费贵贱,主要能让孩子学点知识,只要能保证孩子的安全问题就行。”另外也有一些村民觉得收费高,而且孩子也还小,所以存在等靠心理,未能及时送孩子上幼儿园。
因此,我们呼吁政府,不仅要重视农村中小学的合理布局,还要重视农村幼儿园的合理布局与教育投入及收费管理等问题,从而使农村幼儿能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好好接受教育。
二、促进我省农村幼儿早期教育发展策略的思考
(一)加强早期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工作与力度。
1.抓好优生优育的工作。
优生就是让每个家庭都有健康的孩子,优育就是让每个出生的孩子都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1]。优生优育的措施包括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优生关系到人口的质量,它是建立在人类遗传学的基础上,用社会控制的方法,改善人类的素质,提高人口质量的科学。每一对夫妇都希望自己的后代能达到优生优育的标准。因而,我们当地政府应联合妇联抓好这项工作。
2.使家长认识到早期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精神分析理论的鼻祖弗洛伊德及许多早期发展心理学家都认为,早期经验对于成人的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们认为:“儿童的早期经验会在儿童心目中永久地铭刻下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且,儿童的早期经验及其亲子关系的质量对于儿童人格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蒙台梭利发现敏感期是幼儿的学习关键期。经过多年的实践,专家总结出:2-5岁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2-4岁是幼儿认识能力发展的最佳期;0-6岁是幼儿智能发展的最佳期;5至5岁半为幼儿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等等。由此可见,早期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
3.帮助农村幼儿家长转变他们的儿童观。
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儿童及儿童权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尊重,人们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趋于科学化。但是,现在仍然有很多家长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儿童观。因此,在这里,我们需要家长明确并建立正确的儿童观。具体来说,现代的儿童观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2]:儿童与成人具有一样的基本权益;儿童是一个全方位的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儿童发展具有个体差异;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儿童在发展中具有主观能动性。
4.使父母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基地。因此,在早期教育过程中一定不能把这一任务全部交给其他的机构而忽视家庭的作用。而在家庭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父母,所以父母必须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这也就要求父母不断提高科学育儿的能力,知道自己的孩子正处于哪个阶段,存在什么样的身心特点。只有这样父母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才不会走入误区。
不过在实施早期教育的同时,父母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要让孩子从小就视学习为一种苦差事,从小就产生厌学心理;二是要使孩子最初的教育成为一种娱乐,使孩子在一种愉快的状态下学习。
(二)政府应加大投入,通过多种渠道发展幼儿教育机构。
1.建立乡政府、村委会、村妇联与村幼儿园四者间的合作机制。
解决“留守幼儿”家庭教育问题,必须建立乡政府、村委会、村妇联与村幼儿园四者间的合作机制[3]。农村社区教育是对农村共同生活的人群组合所进行的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广泛的社会教育所组成的大教育。为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协调好乡政府、村委会、村妇联和村幼儿园及其他农村组织的工作,建立一个有效管理网络及运行机制是关键。建议由乡政府、村委会、村妇联与村幼儿园共同组成“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其中,乡政府将“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列入工作范畴,负责筹措经费,对各项工作进行总体安排。村委会、村妇联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工作,进行具体活动的安排。村幼儿园提供“留守幼儿”入园机会,对“留守幼儿”祖辈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2.力争在每个行政村开办一所中心幼儿园,以保障孩子有条件接受早期教育。
幼儿园和小学应该是对接的。现在我省每个行政村都有公立小学,但是,很多行政村却没有公立幼儿园。我们认为,理想的设置应该是每个行政村都至少设立一所中心幼儿园,这样才可以保证教育的公平性,让农村孩子享受到由国家财政提供的受教育机会。
(三)当地政府应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幼儿园的行为。
1.规范教师队伍,保证农村早期教育的质量,实现教育的公平化。在现有师资的基础上,我省针对具体情况,出台了免费培训幼儿教师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表明我省已经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2.完善幼儿园的基础设施,使幼儿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3.将幼儿园分类分级收费,实施最高限价。根据调查与访谈结果,我们发现,我省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收费比较混乱。部分集体办园、民办幼儿园收费过高,家长叫苦不迭。所以,建议我省农村逐步建立幼儿园分类分级最高限价收费办法,在家长和幼儿园的利益格局分配上,找到一个合适且合理的平衡点以满足家长们的消费水平,让他们的孩子能享受到货真价实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优生优育的重要性.常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
篇9
关键词:初中女生;存在问题;教育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一)早恋问题
青春期的女生,随着生理发育、性机能成熟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从心理上会对异性产生好奇与向往,由于她们思想比较单纯,情感脆弱而又缺乏理性,就容易形成早恋。如喜欢关注男生,跟男同学单独交往等,以致学习兴趣下降,追求虚荣,注重打扮,最终导致辍学、离家出走、自残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二)人际关系问题
1.同学间的关系问题。初中女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但由于她们自我意识太强,同学关系不融洽;即便有些女同学看似关系非常密切,但她们往往是因为玩耍或者其他原因联系在一起的。
2.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有的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有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正当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需要关心和帮助时,父母却远在他乡,不便倾诉,因而与父母缺少沟通。
3.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初中女生心理特别脆弱,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理解。但是,有的教师只顾教学,不亲近学生、不与学生交谈,使她们的心理需求得不到重视。因此,课堂上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出现抵触情绪,顶撞老师、违纪旷课等。
(三)学业问题
一方面,课业任务繁重,学习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青春期复杂的心理使她们学习目标不明确,认为“打工也可以挣钱”、“嫁个好男人就可以改变一生”等错误看法,使她们失去了学习信心,得过且过,从而放弃学业。
(四)安全问题
由于初中女生社会经验不足,在人际关系问题、早恋问题、学业问题等方面产生的心理压力很大,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因此,被侵害事件时有发生,诸如暴力威胁、寻衅滋扰、不良诱惑、等。
二、教育措施
(一)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对待早恋
早恋问题会严重影响她们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应该积极开展青春期教育讲座,进行个别辅导与心理咨询;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团队活动中教师要渗透青春期生理及心理的内容。如开展“早恋的危害”主题班会、“巾帼不让须眉”演讲赛等活动。家长,尤其是当母亲的更应该给孩子讲清楚青春期的常识,指导孩子注意生理和心理卫生,消除顾虑,全身心投入学习。家校配合,帮助她们建立正确的友谊观,用全新的恋爱观和人生观对女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培养其健全的、和谐的心理品质,树立自信,努力学习。
(二)学会正常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既可以感受生活的美好,也可以增强学习的信心,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女生在人际关系交往中乐观开朗、心胸宽阔,多接触、多沟通,男女同学之间正常交往,在感情上把握分寸,善意地欣赏他人,帮助他人;谅解和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主动沟通,消除代沟。使她们与同学、老师、家长之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一个学生,如果能够对所学科目有浓厚的兴趣,那她就会心无旁骛,专注学习。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教师要针对女生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她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加强养成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篇10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早期阅读 兴趣与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71
Abstract Early childhood reading metho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ldhood early reading interest and habit training, the causes of problems are analyzed, so as to explore a variety of forms and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se for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arly reading, to promote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books, love books, cultivate interest in reading and good habits, have very strong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early reading; interests and habits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在幼儿早期学习中,阅读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学习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开发及终身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其中的早期阅读对幼儿早期的语词、概念、能力的形成更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应该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1]
许多幼教工作者对早期阅读的环境创设、阅读材料选择、指导策略的实践、以及家园互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实践等不同方面都总结出了一定的教育经验。通过在我园过去十几年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发现,幼儿早期阅读研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教师忽视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教育环境,有些教师把早期阅读等同于识字教育,还有的教师重集体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忽视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阅读习惯培养,只注重幼儿园教育,而忽视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的作用等。[2]本文从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培养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在分析研究班级幼儿早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通过各种有利资源和途径开展早期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实现家园教育资源的共享,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 研究目标与内容
首先,通过调查分析,了解中班幼儿早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现状,找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便于开展实践研究。主要是利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中班幼儿在“早期阅读兴趣”、“早期阅读习惯”、“亲子阅读的困惑”等方面的情况,针对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找到问题及形成原因。运用学前儿童教育理论,提出解决方案。
其次,通过多种实践研究,找到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多种形式和途径。主要是根据前期问卷调查结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培养中班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并进行观察记录,总结实践经验。[3]
第三,通过家园合作,达到提高幼儿早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目的。着重了解家庭中亲子阅读困惑,及时转变家长对于幼儿早期阅读的误区及陈旧观念,给予家长们一些亲子阅读方面的知识和策略,以各种形式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利用家园合作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研究方法与成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幼儿早期阅读从目标和教育建议上做了明确的要求:“为幼禾峁岣弧⑹室说牡陀锥廖铮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在语言领域中“阅读与书写准备”的第一目标就是“喜欢听故事,看图书”,更是提出了要“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的教育建议。因此,本文在开展实践研究时,以《指南》的要求为依据,针对中班幼儿开展了一系列行动研究,在两年的实践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 认识书籍,早期阅读兴趣明显增强
(1)创设“阅读区”,提供种类丰富,色彩鲜艳的图画书,吸引幼儿关注。在班级活动室内挑选出一块四周相对安静、不受干扰的区域,开辟出专门的“阅读区”,布置整齐的书架,柔软的地垫或靠垫,并提供各种类型,内容丰富,有色彩鲜艳画面的图画书,以吸引幼儿对书的关注,并进行舒适的阅读体验。
(2)到“贝贝书屋”里学习操作电子图书,感受另类阅读的乐趣。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还利用幼儿园里专用室来进行。“专用图书室”就是一个很好的场所,这里有用空间大,环境优,阅读量多,阅读时间长等特点,相较于班级图书区而言更能发挥环境教育的作用,并能让幼儿感受和体验集体阅读的氛围,幼儿在其中能获得各种类型图书的熏陶,特别是电子图书,使幼儿对书籍的认识更丰富,阅读兴趣更加高涨。
(3)开展“亲子逛书城”活动,丰富阅读体验。让家长和孩子利用假期时间多到书城去逛逛,与书做近距离的亲密接。幼儿在书城里感受到与幼儿园“阅读区”和“贝贝书屋”里不同的阅读体验。书城里丰富的藏书和有关书的游戏,同时通过自己选书购书实践操作,让孩子对阅读产生了更浓的兴趣。
(4)组织“图书分享会”,进行“看图书讲故事”活动。图书分享会让幼儿通过互相交换图书,分享不同的图书资源,拓展阅读的兴趣,通过“讲故事”活动,让幼儿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
(5)举行“亲子自制图书大赛”,拉近与书的感情,爱上阅读在幼儿与父母积累了各种对图书和阅读的经验之后,不妨开展一次亲子自制图书大赛,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来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更能贴近幼儿对书的感情,从而爱上阅读。
2.2 爱护图书,早期阅读习惯逐渐养成
(1)安排“图书管理员”,让幼儿在自主管理中养成良好的整理图书的习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完全靠老师或幼儿自觉是不可能达到的。教师可事先与幼儿协商阅读区角的阅读规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规范阅读的姿势、阅读方法等习惯或要求。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每天的值日生中挑选出一位专职的“图书管理员”,佩戴身份牌,负责监督同伴的阅读习惯,进行幼儿自主管理和负责阅读过后的整理图书的工作。由于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担任“图书管理员”这一职务,无疑让每一个幼儿在管理他人的同时,自身也对良好阅读习惯得以强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设置“图书修补区”,让幼儿学习修补破损的图书。对于阅读过程中的图书破损情况,相较于过去都是由老师来处理,研究者采取幼儿“自己发现自己修补”的方式,教师只用在阅读区域附近设置一个“图书修补区”,其中放置专门收集破损图书的塑料框,各种修补工具如剪刀、浆糊、透明胶等,幼儿在阅读时不小心弄破了书籍,或者是发现有破损的图书时,就可以拿到“图书修补区”来修补。在这修修补补的过程中,孩子们既养成了爱护图书的好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动手能力,同时更解放了老师,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处理一些生活中的事情。
(3)开展主题活动“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通过主题活动,教师针对“阅读”这一话题系统的设计出各种活动案例,幼儿也能在主题活动下系统的对书籍将有更深入的了解。除了介绍书籍的构造、书籍的制作、书籍的种类等方面外,主题活动还渗透了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内容,例如逐页翻看、图书分类、阅读姿势方法等等,全方位地帮助幼儿正确了解和阅读图书。
(4)每天固定的“阅读时间”,让幼儿养成定时阅读的习惯。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设置专门的阅读时间,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像一个仪式让幼儿感觉阅读的神圣和重要。家庭中固定的阅读时间里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让幼儿真正感觉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5)发起“亲子参观图书馆”活动,体验并建立安静有序的阅读意识。组织幼儿和家长们到所在地区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社区活动。认识图书的不同种类及储藏,懂得了怎么办理借书证,与父母体验在图书馆阅览室里看书的感觉。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对图书馆有了初步的认识,另外,在大空间内集体阅读,对于阅读的要求更高,幼儿要保持较长时间的安静,阅读专注力更要持久,书籍要保护完好,并按标签归类取放等等,全方位地对幼儿进行阅读习惯培养。
2.3 走出家庭教育误区,家长掌握亲子阅读的教育策略
(1)通过“专家讲座”,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幼儿早期阅读观。幼儿园征集家长们在亲子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邀请专家来给家长进行相关的讲座,通过答疑解惑,从思想上让家长们意识到什么才是幼儿需要的阅读环境和阅读形式,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幼儿早期阅读观。[4]
(2)针对家长在亲子阅读中存在的困惑或者问题,每学期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有针对性地为家长解决实际困难。教师事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情况后,有针对性的逐一在家长学校上进行相应的解答,为家长们排忧解惑,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3)利用幼儿园现有的各种载体,宣传早期阅读知识。各班级门外的家园宣传栏上,增设育儿专刊,粘贴一些有关幼儿早期阅读和亲子阅读的信息、活动、知识等内容,另外还利用幼儿成长册、班级的网络空间和QQ群等来进行宣传。利用这些载体,方便快捷地将各种知识、信息传递给家长,及时反馈和交流。
(4)组织家长体验亲子阅读的乐趣,积累亲子阅读的经验。家园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学习上,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让家长积累经验。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组织家长和幼儿开展 “亲子逛书城”、“参观图书馆”等丰富多彩的亲子阅读活动,帮助家长们积累亲子阅读的经验,掌握指导幼儿正确阅读的方法。
(5)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向家长推荐优秀的亲子阅读图书。鼓励班里几名在亲子阅读方面比较有经验的家长进行介绍,将自己与孩子在亲子阅读方面的好的方法和形式向广大的家长朋友推荐。另外,请家长把优秀书籍带来与其他家长一起分享,推荐书目,还可以提供一些购书的途径,看书的指导建议等,共同享受阅读的乐趣。这样帮助家长在了解书的同时,也掌握一些亲子阅读的技巧。
4 结束语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阅读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幼儿早期阅读是一个大的阅读观念,是为了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素质。由于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方式不够多元化,导致幼儿早期阅读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从中班早期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亩探索多种形式和途径来解决问题,促进幼儿认识书籍、爱护书籍、喜欢阅读,以及有效的亲子阅读模式,这些对于有效开展中班幼儿早期阅读,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基金项目:桂林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班幼儿早期阅读兴趣与习惯培养》
参考文献
[1] 卢杰.试论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22(1)115-117.
[2] 熊丽娟.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