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的中国古代冬天有多冷?明清小冰期是什么?(古代冬天气温)

信息咨讯 2023-06-06 17:05:58

三百年前的中国古代冬天有多冷?明清小冰期是什么?(古代冬天气温)

三百年前的中国古代冬天有多冷?明清小冰期是什么?

在明清小冰期期间,中国的气候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这个时期大约从公元1500年至180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1900年左右。这个时期的气温整体偏低,比现代冬季的平均气温低了1-2摄氏度。同时,这个时期南方地区的气候出现了极端异常,广东省甚至连续降雪40多天。这种气候不适合人类生活,导致了严重的饥荒和死亡。明清小冰期的名称由此而来,因为这个时期的气候状况与历史记录中的小冰期相似。

我不知道300年前中国古代冬天有多冷,但知道我小时候这里有多冷,记得7-10岁的那几年,冬天大雪封门,早晨起来,大雪把屋门堵上了,有半个门子那么高,要从屋里挖开才能出来。到了野外,白雪茫茫,一望无际,没有一丝的暗色,天晴后家里的堆雪融化,整个村子形成大雨一样的水流。没下雪的日子,冬天会把道路冻开大裂缝,有20-30公分深,最宽处有2-3公分,小时候我们喜欢打瓦玩,还喜欢溜铁镚子,经常滚进裂缝拿不出来,就心疼的要哭。我们也滚铁环玩,也会掉进裂缝。从那几年以后,近50年再也没有发生那么冷的天气,我们这里是山东地区,不是寒冷的东北地区。关于明清小冰期,是说从1550年至1851年,明代嘉靖至清代道光年间,中国曾发生大规模类似于现在的极寒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这事件有历史文献记载,在中国称其为“明清小冰期”。总之就是寒冷,冷到造成大饥荒。

现在是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变坏,疫情持继,高房价底农业,大资本家挤死小实体店,打个工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了,一做做9个小时,只能买9斤猪肉,一家能达到这标准的难有一个人,上有老下有小,这物价虽然全国脱贫了,也只是解决了饿肚子而已,

一,明清小冰期是什么?大约从15世纪初开始,到20世纪初,全球气候进入一个寒冷时期,通称为“小冰期”。因时间上,在中国正处于明丶清两个朝代,也称为“明清小冰期。二,300年前有多冷?你问的是300年前有多冷?你要先了解,小冰期自15世纪初到20世纪初长达500余年,其中有两个最冷的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15世纪中叶,第二个高峰期是19世纪中叶。显然你问的是"小冰期”第一个高峰期有多冷。据史料记载:1506年,属于热带地区的万州,也就是今天海南的万宁降下雨雪。 1654年,吴江运河冰厚三尺多,而且从吴江一直冻到嘉兴,要壮士凿冰,每天才能前行3-4公里,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可见顺治年间,江南天气的寒冷。另外,当时,也出现了长江结冰的记载。1606年,海南琼山冬大寒,六畜冻死。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南方当时都这么冷,中国的北方就更不用说了,用滴水成冰形容也不过分。

北宋大观四年(1110)和南宋淳熙五年(1178),福州的荔枝曾两次全部冻死,为1000多年来所绝无仅有。而明清两代也出现类似寒冷天气,以至被气象学家称为“明清小冰期”。明朝末年处于小冰期的寒冷期,冬季平均温度比现在要低2摄氏度左右。小冰期开始于13世纪,之后经历了相对温暖期,在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达到鼎盛。在我国,通常将15世纪后期至19世纪末气候寒冷期作为小冰期,由于这一时期恰是明清时期,因此,在中国也称为“明清小冰期”。有学者曾对气候变化与中国北方民族政权疆域南界的纬度变化进行过统计分析,发现“游牧民族的阶段性南下及其南迁的幅度,都与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及其变化程度存在着大体同步的共振关系”。气候寒冷时期,湿度降低,容易引起连年旱灾,使牧草的生长受到影响,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草原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游牧民族的生产受到摧毁,需要南迁寻求生存的机会,形成对中原农业民族的威胁。


声明: 本文来源于新速知识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处理!
标签:明清   世纪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