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二字的起源是华胥,那华胥是在哪里?(华胥和华夏)

科普技巧 2023-06-03 13:29:55

“华夏”二字的起源是华胥,那华胥是在哪里?(华胥和华夏)

一、“华夏”二字的起源是华胥,那华胥是在哪里?

华胥在陕西蓝田县华胥镇,也是古华胥国故地,纪念华胥氏遗台,伏羲沟女娲庙,传说和古遗迹众多,证明了华胥故地的可靠真实

“华夏”二字,先说“华”。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华山之名最早出现于《山海经》和《禹贡》中,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华山”之名。《水经·渭水注》载:“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古“花”、“华”通用,故“华山”即“花山”。华山地处黄河中游流域,与黄河一起孕育了中华民族。据历代专家学者研究考证,古代华夏文明主要聚集在以华山为中心的方圆500千米范围内。《书经·禹贡篇》载华山为“轩辕黄帝会群仙之所”,后人推测应该是黄帝在此与各部落酋长会盟。此后,华山声名日隆。《书经》、《资治通鉴》等书均记有“唐尧四巡西岳”、“舜三巡西岳”。《舜典》载:(舜帝)八月西巡狩,至于西岳。“夏”。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建立者为禹,定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根据史书记载,禹本来传位于益,但益却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这段历史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朝虽然被禹定都在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但夏朝的大多数人祖上(过去人寿命短)大多生活在华山脚下方圆500千米的范围。故自称华夏人,也就是华山的夏人,不忘祖。

华夏二字起源于炎黄二帝,与陕西没有任何关系。现在一部分陕西民科朔什么华夏一词起源于华胥,纯属望文生义,胡扯八道。正确答案是,黄帝之夏,炎帝之华,合成华夏,起源于中原地区,也就是今天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江苏地区,与西戎之地没有任何关系,要不然西戎就不会顶礼膜拜于中原华夏了。

胥,古代指乐官。礼记.王志 大胥小胥 皆乐官属也又如 胥人 古指乐官。华 指美丽的衣服胥 指好听的音乐华胥合在一起就是美丽动听的意思。列子.黄帝 华胥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淮南子 九州八极 正西 弇州大荒西经 有弇州之山 有百乐歌舞之风。综上所述,在中国的很远的西部有个神仙之国,这里的人们喜欢穿漂亮的衣服,又喜欢跳欢快的舞蹈和听美好的音乐。华胥国可能是黄帝想象的国家,有点乌托邦的意思。自古雍州积高(史记.封禅书),以前是拜祭众神的地方,黄帝常常去雍州祭祀天神,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华胥国。陕西蓝田县有华胥镇,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猿人,蓝田人,又有美玉蓝田玉。但华胥氏与华胥镇是否真的有关,就不得而知。黄帝的乐官 叫伶伦,相传是陕西省洛南县人,是中国乐师的老祖。(吕氏春秋)尧舜帝的乐官 叫做夔夏禹时期 不大清楚商朝时 有商颂 置鼗鼓 祭先祖周朝 有周礼 的礼乐制度秦穆公 有西音周南召南 有南音孔甲迁东 有破斧之歌是为东音更早的帝喾居商,做玄鸟有北音吕氏春秋记有 音初篇史记八书 有礼书 乐书 律书孔子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本人仅仅知道这么多

华胥氏,出生于山东泗水华胥山,华胥是燧人氏之侧妻。泗水和商丘中间的雷泽是两人结缘之地华胥氏建国在嵩山之南,嵩山在秦朝之前叫华山,华胥氏的华阳因在其南面,故名华阳国。汉武帝时期,改华山为嵩山。主中岳。关中那个所谓的华山,汉朝之前叫莲花山。汉武帝给改成了华山,而原本叫华山的嵩山被汉武帝改名叫嵩山。关中人天天喊着华胥氏在华山之阳。可华山之阳是八百里秦岭,是无人区。它们生活中秦岭的悬崖上吗?蓝田华胥镇是前几年才改的名字。强行将出生于山东泗水的华胥移植到陕西。实与华胥毫无关系

华,古华山(今嵩高山)。夏,嵩山附近的夏朝。华胥,指古华山(今嵩山)附近的宫殿。华胥一词最早出自列御寇的《列子》一书中。后来将华胥衍化为一个上古首领,也就是伏羲的父母。伏羲的都城是今天的河南淮阳。列子,春秋战国时期的河南郑州一带人。华胥,只能是嵩山东部的新郑一带。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有个华胥镇。据传是以女娲和伏羲母亲华胥氏命名的。据《陕西通志》:“骊山巅三皇祠(今仁宗庙)祀华胥氏、伏羲氏、女娲氏。盖伏羲氏、女娲氏皆华胥氏所出,故祀于故里。”因华胥繁衍了伏羲、女娲等部族,故春秋时将汉族的祖先称作中华或华夏。

陕西岐山周原有一个叫“古公亶父”的人,他是周文王祖父,周武王的高祖父,他是黄帝第15-16代子孙。按照25岁为一代,古公亶父离黄帝约400年,离周武王为475年。所以说,黄帝与殷商是同时期两个不同的地域。由于殷商在陕西的东面,被古公亶父称为东夷,那就是东面的蛮夷。古公亶父在陕西的周原,他以华山的“华”和陕西汉水的源头“夏”一带地域,称为华夏,那就是古公亶父统治区域,以地名作为族名。到了春秋时期,齐恒公的丞相管仲提出“尊王攘夷”,就是尊重西周王室,抵御周围的夷狄。将西周姓姬和姓姜的称为“华夏”,周围是夷狄,那就是“东夷、南蛮、北狄、西戎”。华夏鹤立鸡群!春秋末期,孔子的儒家是从周礼的“巫卜占祭礼”等分化出来的,孔子延续了西周(周武王、周公旦)祭祀文化,就是祭拜祖先的文化,也称为华夏文明。我们现代的传统文化大部分来源于儒家的祭拜祖先的文化。由于两汉是大儒董仲舒延续了孔子儒家文化,所以我们将汉代的儒家文化称为汉文化,也就是我们汉人的文化,汉文化的根源来源于古公亶父提出华夏。所以我们又被称为华夏儿女,或延续了儒家文化的汉人(汉族)!

“华夏”二字的起源是华胥,那华胥是在哪里?

二、华胥和华夏

看以下观点各有境,为华夏之源杀将起来,说明自商以前,是华夏多点开花,可为繁星之廓,同为华夏,都首多点,共享文之明道,联系一仟余年的玉文之道。共为华夏人,根系大江河。首都连窜为廓。七仟余年之文明,五仟余年是底线。物文共载。上图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有个华胥镇。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猿人。从公元前大秦帝国开始,就有了蓝田大营。而华夏,汉族,是从秦以后的汉朝才正式开始叫的。秦朝打天下,建立了统一的大王朝,大帝国。而汉继承了秦国的疆土,政治制度,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秦朝修的郑国渠,都江堰,进而有了最早的天府之国——关中平原,沃野千里。也有了四川成都平原的沃野千里,后来的天府之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秦人修了郑国渠和都江堰,使得川陕数千年来人杰地灵,物产丰富。而华胥镇,就在秦国的蓝田大营所在地——陕西蓝田县。

远古发音上,华胥=赫胥=赤水,所以华胥氏就是赤水氏,居住在山东沭水(赤水)流域,最早居住在苏北连云港赣榆雷泽,后来迁到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国名是赤县)。

华夏一词,解释繁多,但大都是引申义。华夏一词,即陕西、陕西人,即周人。华,即华山。华与花同,华夏民族是一个爱花的民族。仰韶时代华山脚下遗址(元郡庙、泉护村),陶器上就绘有玫瑰花图案。考古学界因此产生有一首著名小诗,有句“华山玫瑰燕山龙”。就是说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就从华山传播到燕山南北,与红山文化融合,传播到大半个中国。先民爱花,自称华,称山为华山。而华夏文明就是来自于仰韶文化。所以华山被尊为华夏文明根脉,中华民族的圣山。夏,即陕西。西汉扬雄《方言》:“夏,大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史记吴泰伯世家》:“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说文》:夏,中国之人也。朱骏声:“就全地而言,中国在西北一小隅”。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西部地区称为夏,夏有雅正大等义。宗周诗篇称雅诗,秦风诗篇称夏声,夏声就是雅诗。东方齐鲁卫等大国诸侯,都是从西方(陕西)迁过去的,所以称东夏,东西合称诸夏”。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华夏不论组词还是单称,都指陕西,而生息在华山脚下的夏地的周人,就自称“夏”,即华夏,华夏人。所以华夏一词,指陕西和陕西人。

华夏的起源,不是华胥!所谓的华胥,出自战国时期,列子的论著《列子?黄帝》。列子,本是中原河南郑州人氏。列子在论著“黄帝”一篇中,讲述黄帝白日做梦,梦到了一个理想国之地——华胥,无为而治,人们生活和谐安宁。这,便是“华胥”产生的由来。后人,出于某种动机,编造祖宗,移花接木,把“华胥”当成自己所在之地的——人之祖。编造了8000年的“华胥”,是伏羲、女娲的娘。一娘生俩孩儿,一阴一阳;俩孩儿乱伦,再造人……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鬼话,竟然也有人信了,还深信不疑。列子,若天堂有知,该做何想?题外话:中原郑州,今天大“米”,全部都通车啦,通天下八方。列子君,开心否?![大笑]

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之战彻底消灭帝辛商纣王,这是一场华夏民族于夷商民族的大决战。最终以华夏民族的胜利而告终。华夏文明重新得以延续。傅斯年名著《夷夏东西说》中论述:“三代及三代前,古族有东西二系,夏与周属西系,夷与商属东系。殷周间的剧烈变革“盖民族代兴之故”,是两个民族,两种文明之间的交替。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阶级斗争。源于陕西的华夏文明最终取代夷商文化,重振华夏文化风气,从而成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周朝灭了商朝之后,进行了大量的分封。由于周人自称是夏人,因此这些分封国就合起来成为“诸夏”,后来又有了华夏的称呼。而此时,周人又以自己为中心,将东方的民族称为东夷、北边的民族称为北狄、南方的民族称为南蛮,西边的民族成为西戎,于是形成了华夷观念。包括那么没有和自己同宗同源的羌族,因为没有进入农耕时代而疏远,也被贬斥为“西戎”、“北狄

华胥是山东泗水人。古华胥位于现在的山东一带,华胥氏是古华胥国的部落女首领,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在山东新泰石莱镇有座黄粟山,古代称为华胥山,注:古代称为华胥的地名仅此一处,别无分号,(其它像陕西华胥镇,都是近几年才改名的,出于经济目的改的名),华胥山的东南不远处就是古雷泽,雷泽,位于河南濮陽和山东荷泽交界一带,(历史上叫雷泽的也仅此一处,别无分号)。传说华胥到雷泽游玩,履雷神脚印而受孕。是母系氏族社会首领之一。至于陕西蓝田华胥镇,绝不可能跟华胥氏有关系。理由一,华胥国无欲无念,顺其自然是一个没有纷争的部落。陕西蓝田的考古遗址都发现残忍屠杀的现象,出土遺骸多残缺不全,有一个少女尸骨更是被插满骨箭。可见当时的蓝田尚处于残酷野蛮的时代。与华胥国风俗不符。理由二,华胥在雷泽受孕。雷泽在河南濮陽和山东荷泽交界一带,且历史上于只有这一处叫雷泽的地方,华胥从陕西步行到濮陽于雷神约会。绝对做不到。其实不管山东也好,陕西也罢,华胥只是列子的一个梦而己。真实的伏羲女娲的父亲是燧人氏。

你这属于望文生义,“华夏”二字不是起源于“华胥”,就如同“华表”不是“华胥氏的表”一样。华表:⒈ 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示道路的木柱。⒉ 古代设在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等前兼作装饰用的巨大柱子。⒊ 指房屋外部的华美装饰。晋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程雅问曰:‘ 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橰,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諫也。亦以表识衢路也。’”华夏:华夏,也称“华”、“夏” 或 “诸夏”等。“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古籍中将“华”、“夏”作为中原诸国的自称,称四方为"夷蛮戎狄"。《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如《左传》定公十年载孔子语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里的“华”亦即“夏”,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大约从编著《尚书》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华夏一词,不仅是地理层面的,更深一层的价值在文化沉积方面。


声明: 本文来源于新速知识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处理!
标签:华夏   华山   陕西   文化   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