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和年羹尧关系如何(雍正对李卫的呵护)
李卫和年羹尧关系如何(雍正对李卫的呵护)
一、李卫和年羹尧关系如何
1、李卫死在了乾隆朝最完美的时代。乾隆三年李卫病死,乾隆还是慷慨的以总督礼将李卫风光大葬,对于一个大字不识一筐、靠捐资进入仕途的人来说,这已经算是殊荣了。李卫最光辉的时期便是在雍正朝。早在雍正没有继位之前,胤禛便注意到了李卫这个重义气、敢做敢当的人,并且将其拉拢称为自己的党羽。
2、自古权臣能平安“落地”就唐朝郭子仪!其他的及使身前不招到清算身后也会招到清算的!这是一种帝王权术因为君王需要人干事只要是干事就会得罪人所以等事完了就把干事的权臣杀了来平复其他人的不满!!这就是伴君如伴虎!!!
3、雍正一朝是财富积累的时代,栽果树,施肥,捉虫,而在乾隆统治期间转为财富消费时代,摘果子,社会经济表现出了空前繁荣,这时手握权利上层社会人人都想多分果子,于是塌方式的腐败出现了,从此大清朝逐渐走向了没落。
4、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以点盖全。每朝天子的管理团队的官员各不相同,早期、中期、晚期都会随着环境和职位的的变化有所改变或暴露本性。由其是天子对大局的把控会随着大多数官员的走向而有所改变,有时候为了虚荣和稳定不得不做一些违背初衷的事。也就是说,对和错是相对的。
5、雍正最大的问题就是选乾隆当皇帝。自己的政策沿有延续下去。国家的强盛走了下坡路。中华振兴必然选有志国强民富,消灭利益集团的接班人。
6、“君王未可信”,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很多官员不管是什么地位,什么权力,往往都是皇帝说他行,他不行也能行,皇帝说他不行,再行也不行。有很多好官都在兢兢业业中因为各种原因被皇帝排挤,也有很多贪官、坏官凭借嘴上功夫阿谀奉承、甜言蜜语获得了皇帝的赏识,这其实也是封建之弊端,旧世之糟粕。
7、为什么乾隆之后一代不如一代,这都是从乾隆造成的,所以清朝不灭天理难容啊一个皇帝多次下江南游玩,大兴土木,重用贪官,官员犯错出钱就可以免灾,这样的王朝不灭亡可能吗?
8、自始皇帝以来,朝代更迭,家族式世袭皇位,有建朝立代的明君,也有浑噩无度的昏君,好坏分明。唯有这乾隆,接了祖宗的江山,一门心思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千古一帝,其实就是一个一瓶不满半瓶咣当,自吹自擂,妄自尊大,鼠目寸光的昏君!大清从他中期开始走向衰落,骄傲自满胸无大志,一味的想突出自己,其实就是败类!
9、乾隆元年,李卫兼管直隶总河,裁营田观察使,负责通永、霸易、天津、清河、大名。乾隆三年,李卫因病而逝,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后又入祀贤良祠。
二、雍正对李卫的呵护
1、李卫是反贪人士,为了贫穷百姓公正,乾隆皇帝非常不喜欢李卫,李卫觉得自己失去雍正皇帝,不得已考虑辞职不当官回乡,和珅贪官,很多官员开始腐败,百姓十分困难,饥饿,饥荒,灾难,乾隆皇帝造成,乾隆皇帝错误
2、清朝前期也是内忧外患,岌岌可危。是康熙雍正呕心沥血才让大清一步步走向强盛,而到了乾隆这个败家子手里,实际上就是一步步走下坡路了。据实深究弘历罪孽不小,再加上后来的慈禧老娘们儿这败家玩意长期折腾。把中国弄的烂的不能再烂了。至于其间的李卫,田文静等人确实是治世之能臣。配享太庙也不为过,弘历是坐享天下,比其父祖差的太远了。
3、李卫比较幸运。正好在雍正不在的第三年走了,乾隆想“对付”都没有理由。总不能对一个死人动手吧[捂脸][捂脸]。皇帝也是要面子得。一般新皇帝继位,培养自己得人,三年到五年是个过渡期。培养期间总得用自己老爹留下来的人吧。乾隆这边人培养好了,李卫也不在了。这就很和谐
4、李卫那么聪明机灵,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极不认同祖制,他知道自已辞官肯定不准,趁着还有一点恩气及早死去,乾隆留个好名声,自已一家也能保全,何乐而不为。
5、所以乾隆登基后并没有为难李卫,乾隆元年,李卫被任命直隶总督,任职三年时间,李卫做出了不错的政绩,乾隆三年,李卫因病去世,乾隆下令按照总督礼仪安葬李卫。江南百姓还在江南为李卫塑像。后乾隆游玩至江南看到李卫之像,颇为不快。觉得以李卫的功德不足以立神像供奉,下令拆除李卫神像
6、不要被电视剧的加工误导了,历史上的李卫其实不是那回事。他家一直就是官宦世家,待遇不错的。康熙年间就开始当官了,雍正年间年纪轻轻就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很厉害的封疆大吏。乾隆登基后也咩怎么对他,后来李卫病疾发作,乾隆帝派遣御医到府诊治。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1738年12月3日),李卫因病去世,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
7、这么说吧,在乾隆眼里,终雍正一生,只有一件事做的是对的,那就是把皇位传给了自己,你就想吧,雍正这些宠臣会得到乾隆的肯定?其实,我跟乾隆的观点正好相反,也就是除了把皇位传给乾隆,雍正一生对满清政权的延续、社会的稳定,还是有极大贡献的,可算得上是众多皇帝中相当勤政爱民的了[酷拽]
8、说起李卫,就让我想起韦小宝。同样是出身低微,混迹市井。同样因结识皇帝,而一飞冲天。同样心思细腻,又不择手段。最后,同样不得善终。伴君如伴虎,帝王心术,海底摸针,有功则怕功高震主,有过怕满门抄斩,所以古人所行多为中庸之道,明则保身!偶有直柬者,均不得善终。皇帝对待李卫无非是杀之可惜,纵之可畏的态度罢了,就和对韦小宝一样的。[呲牙]
9、在乾隆上位之后,虽然没有像雍正那样喜欢李卫,但也没有讨厌他,这主要是李卫的官做的好,清正廉明,乾隆也不敢动他,怕引起民怨!
10、碍于面子,没有马上废掉。由于李卫死的早,逃过被收拾的结局。不过,好大喜功、心胸狭隘的乾隆最终还是鸡蛋里挑骨头,对死后多年的李卫来了个“社死”。归根结底,还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思想造成的。